文档详情

2025年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发布:2025-03-08约7.5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和视觉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4、确立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学生在餐厅就餐的视频。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认识到

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

等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

眼球的结构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教材第791、读教材、读图并观察眼球模型,

页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以及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出标记。

教师提供的眼球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在自学目标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按照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观如有问题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将

察。解决不了的疑问先记录下来。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启发、帮助2、在全班交流收获和疑惑,在教

学生总结、完善。师的引导下总结、完善眼球的基

本结构和部分功能。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3、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自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交

己在黑暗和明亮的环境中双眼会不由流。在此基础上观察教材图片,

自主的出现那些变化,进而引导学生观提炼、总结瞳孔的功能。

察教材第80页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

瞳孔的变化的示意图,寻找变化的原

因。

视觉的形成1、借助教具演示凸透镜成像的现象。1、观察与思考,提出疑问,寻求

引导学生对比认识到凸透镜和晶状体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尝试建立光

在形态上的相似,帮助学生建立光线通线通过晶状体后可以成像的概

过晶状体后可以成像的概念。念。

2、指导学生用结构名称和箭头表述视2、阅读教材,观察教材第80页

觉形成的过程,密切关注学生的认知变外界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示意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