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3浅议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黄春1 马仁杰2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体系构成,论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指出只有依托电子政务建设,才能有效地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关键词:电子政务 档案信息化 建设一、国内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电子政府的核心和实质是构建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上网。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按照“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样的路径展开的。199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三金工程”,即金税工程、金桥工程和金卡工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我国电子政务的中心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发布的改革等方面,各级政府继续按照“三网一库”的要求开展工作,成绩斐然。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7月31日,以结尾注册的英文域名总数达到9328个,占.cn下注册域名数的3.7%。各地政府网站已成为承载当地政府信息资源的主流网站。2002年仅中央政府用于电子政府的资金就不少于50亿元;“金盾工程”预计3年总投资65亿元;中国政府今后几年电子政务建设预计投资额达2500亿元[1]。到2005年底,我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互联网建立站点50多个,覆盖所有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已从1997年的不足150多个发展到2005年底的23752个,增长了160多倍。2006年一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2]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信息资源。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颁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02年1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电子文件归档与整理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它们对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地方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青岛、浙江等地档案馆已在进行数字档案馆的试点建设工作。近几年,虽然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站建设质量良莠不齐,数字化信息少;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由档案信息体系构成所决定的。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信息伦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5BTQ017)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各级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和联接各机关的外部网建设为基础,以与党政机关联网和互联网站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需的物质保障,它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其整体规划包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一旦设计不当或者是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后果不堪设想,必将造成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的运行不正常,甚至系统崩溃。信息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是指馆藏信息的数字化程度(数据库)和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网络应用系统(网站)。做好档案网络服务首先要建设符合馆藏信息特点的高水平档案数据库,这是网上提供档案服务的最佳方式之一。而且高水平的数据库应该是信息量丰富,信息特征揭示明显,数据可靠,易于扩充,高度共享和便于检索。至于数据库的形式可根据需要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图象数据库等,还可根据馆藏档案特点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关键是要把握建库质量。第二,要建立突出服务特征的档案网站。目前的国内档案网站建设,无论从内容、功能和栏目设计上服务性特征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技术研发能力低,实用性不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利用者的访问和浏览。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它的服务性不仅仅表现在馆藏信息的发布上,还包括一些互动性的咨询服务和业务服务,以及邮箱服务。诸多的服务项目会使档案网站保持鲜活的生命力。2.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为基础,以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4]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建设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