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25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1927)中华民族的觉醒与重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新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新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8--1920)新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初期的活动(1921--1923)新的斗争方式:革命统一战线及北伐战争(1924--1927)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运动中心:北京--上海宣传中心:北京--上海一大:上海--嘉兴二大:上海三大:广州国民党一大:广州北伐: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时空架构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导火线: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一)五四运动
?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学生第二阶段6月5日起上海2、经过斗争形式:口号:作用:北京工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学生——先锋;工人——主力军。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
3.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
历史解释——正确理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胜利后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中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30年,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②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新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③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产生哪些影响?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根本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促进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主观条件:以李大钊,陈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学习欧美转向苏俄,从资产阶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阅读教材,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什么?这些团体对党的诞生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哪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陈独秀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2、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概况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补充】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条件(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4)外部条件: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