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课堂102010案导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师生互动互助_教堂变为学堂_巧设情境模式_给力课堂实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师生互动互助 教堂变为学堂
巧设情境模式 给力课堂实效
102010案导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
全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于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教学的有效性
是教学的生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开启教学生命之门的钥匙。学生学到和得到了
什么,是任何教学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本文试图通过对102010案导式体育课堂
教学模式的含义、提出的基础、实施的条件和策略加以论述,对本校实施近一年多
的121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以克服课堂教学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失衡的问题,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案导式 课堂结构 互动互助 拓展创新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许多优质课、展示课让人耳目一新。有些教师把一些优质课移到我们的常态课上,往往达不到预设的课堂效果。我们不可能把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上得像公开课一样,但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的常态课,使优质课常态化,常态课优质化。这是摆在我们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常态课不能再是穿新鞋走老路。目前中学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和安排的被动练习“被学习了”。 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被动练习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与学生自我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比,其实它代表的是两种不同水平的学习,当他们走向未来的社会中,在意的不是学生今天知道多少、会什么,而是是否愿意自我锻炼,能否自我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这三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要找到切实可行的中学体育课堂结构,提高体育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推进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生源相对落后的民办学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于2005年开始推行案导式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进一步推进案导式教学,学校决定自己整合各种资料,编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材料,并且向体育、音乐等技能课延伸,也即“一课一案”。同时,提出实施102010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把学案导学进一步深化。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特点
众所周知,中学体育与健康不光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技能和科学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各种与之相关的能力和意志品质。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范围广,专业化倾向强,知识内容烦琐,对身体活动动手实践要求高,学习时间少。在多数学生眼里体育与健康理论和技能联系不大,学习往往是被动机械的,不能学以致用。这一现象的存在,一是来自学生对体育的重视不够,并非高考科目;其次是多数学生以应付考试或升学为目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标准降低后学生认为反正合格没问题,合格就好。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所以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概念解析
课堂教学结构 2 所谓始动调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特性。因为人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惰性”
2 所谓始动调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特性。因为人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惰性”,克服“惰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的调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人们开始工作时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这一过程,称为始动调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宋秋前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02010课堂教学结构就是以课堂教学的纵向时间结构为主线,把一节课的40分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学问题、学习目标展示、兴趣激发(10分钟左右)、问题探究(20分钟左右)、效果反馈(10分钟左右),以“一课一案”(一节课有一个学案)为不可缺少的实现条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的内向结构)确定三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的横向空间结构),使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102010体育课堂模式提出的依据
根据学生学习注意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不但在一天之中,而且在一节课中,学习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说,从休息状态到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是从相对的较低水平逐步提高到较高水平,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的。一节课开始的5分钟内,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或其他思维状态逐渐转移过来。大约5分钟以后,在教师的激励下逐渐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