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doc

发布:2018-05-15约5.1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3)》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何紫慧 学 号: 716016092002 年级: 2016秋 学习中心: 义乌 —————————————————————————————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 1917 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是现代文学诞生的标志。 2、陈独秀提出了 文学革命 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文学革命——这是陈独秀提出的新文学运动口号,主张“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简答题 1、周作人在新文学初期提出了什么理论口号? 答: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理论主张,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和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要关注他们的“非人的生活”。“平民文学”就是要用通俗的白话来反映人民大众的真实的生活境况。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左联”的全称是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罪恶及其所蕴含的种种悲剧因素。成功地刻画了系列市民形象。他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其性格善良、保守、中庸、怯懦,安分守己,与世无争,且带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如《二马》中的老马、《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离婚》中的张大哥;另一类是从事个体劳动的城市贫民(《如老张的哲学》中的洋车夫赵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月牙儿》中的母女俩),其性格特征为勤劳、善良、坚韧、质朴,企图以个人奋斗改变生活命运,结果都被抛入城市流氓无产者行列。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发掘和表现,深刻地反思民族传统,艺术地概括了民族性格,实现了对时代本质和民族命运的揭示。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充满强烈的“京味儿”,显示出民族化特色和幽默的艺术风格。巴金的小说主要创造了一个“青年世界”,以《家》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揭露了封建旧家庭的罪恶以及青年的反抗和追求,是激情如火的青春的赞歌巴金小说所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这正是现今生活中所缺少的。?巴金的作品的确不算精美圆熟,特别是包括《家》在内的早期小说,不属于那种可以反复去推敲细读的作品。但其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抓住读者。可能粗一些,但更能与青年沟通。巴金后期的作品风格比较圆熟,转向深沉,如《寒夜》也是杰作。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乡土气味鲜明浓烈。其湘西小说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田园牧歌式的描绘,再加上作者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也为读者复现出湘西生民朴素的生命形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充满和谐与宁静、率真与善良,充满人性美和牧歌情调。善于在现实的细腻描写中浸透浪漫的抒情幻想;把人物心绪化为传神氛围,构成暗示,诱发读者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清新简洁的语言富有古朴的地方色彩,具有质朴的自然美。反映乡村生活的主要作品,如《龙朱》、《神巫之爱》、《雨后》、《月下小景》、《阿金》、《渔》、《柏子》、《丈夫》、《三三》、《萧萧》、《边城》等,主要是描写乡村社会生活和劳动者淳朴、忠厚、善良、雄健的品德,表现了朴素、真挚的人情美。阿Q正传作为新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文创作小说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他一方面继承了白话小说的传统,另一方面主张输入外国的文法句式以丰富中国的现代语言,主张直接向民众的口语学习,提炼其精华。 鲁迅一反旧小说的传统,既尊重我国人民的阅读习惯,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单线叙述方式,也成功地涉取外国小说的手法,打破时空顺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截取生活中带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用非常简约的生活场面凸现人物形象,从而展开故事和描绘人物。他的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狂人日记》中被“吃人”的封建统治制度迫害致狂的旧世界的勇敢叛逆者;《药》中形成强烈反差的两个人物惨遭杀害的革命者夏瑜和妄想用“人血馒头”医治儿子的老栓鲁迅通过他周围的“看客”来反映世态炎凉,人心隔膜,这个发现比孔乙己本身的遭遇更令人震惊和悲哀。鲁迅就是这样以小见大,平中显奇,从中显示出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在批判“小人物”的愚昧落后、麻木卑屈和一味沉默忍受的呆滞与冷漠时,鲁迅对他们的遭遇和处境显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切同情,致力鞭策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猛醒,去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光明的新世界。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又一特色。首先由于作者熟悉农村,作品中描写的人是地道的中国农民,特别是那些可爱的老农民;描写的事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风土人情,都具有中国农村的气派与特点:表现的主题,又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