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國際經貿談判人才培育跨校學分學程.docx

发布:2018-10-16约5.7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5 105 學年度教育部補助國際經貿談判人才培育跨校學分學程 招生簡章 學程宗旨 鑒於我國對於國際經濟貿易整合談判人才需求劇增,本校於國際經貿人才培育的良好基礎上,擴大為「國際經貿談判人才培育」,結合國際經貿、國際法律、國際談判與英語等四大領域,以跨學院、跨領域的方式培養具有兼具國際視野與專業國際經貿素養之談判人才。 考量南部地區各大專校院以傳統產業相關科系為主,對外交、國際政治、經濟與貿易發展之外語訓練較為缺乏,本計畫所擬定之外語領域課程將特別著重國際經貿談判所需之語言表達及法律文件撰寫,平衡我國國際經貿談判人才教育之南北差異。 學程特色 本案由教育部補助國立高雄大學辦理,開放全國各大學院校符合資格之 學生申請,不另收學分費,招收對象不限於高大學生。 培養學生參與國際會議與談判之技能、鍛鍊英語能力、發展跨領域國際 視野。 規劃於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學期開學後週五、週六集中開設課程,每班以40人為限。 獲徵選通過的外縣市同學可申請部分住宿費補助。 學員修畢所有課程並符合相關規定後,由國立高雄大學頒發修業及格證 書。 課程與師資 本學程共計21學分,均為必修,總授課時數達378小時。 本學程將分二期開設,全部課程採英語授課。 課程規劃:每堂課程 3 學分。 第一期課程:105學年第1學期每周五下午或晚上、及周六全日上課,共計3門課、9學分、162小時。 第二期課程:105學年第2學期每周五下午或晚上、及周六全日上課,共計4門課、12學分、216小時。 經貿談判模擬演練課程:105學年第2學期(106年6月-7月)每周五下午或晚上、及周六全日密集上課。 上課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晚上:18:00~21:00 課程表: 日期 時間 課程 講座 上學期 10/1(六) 上午 學員自我介紹及課程總覽 紀振清、傅鈺雯、蔡穎義 10/1(六) 下午 國際經濟學-世界貿易與現況(1) 鄭義暉 10/7(五) 下午 國際經濟學-世界貿易與現況(2) 鄭義暉 10/8(六) 上午 國際現勢與區域政治(1) 黃介正 10/8(六) 下午 國際現勢與區域政治(2) 黃介正 10/14(五) 下午 國際經濟學-世界貿易與現況(3) 鄭義暉 10/15(六) 上午 國際現勢與區域政治(3) 黃介正 10/15(六) 下午 國際現勢與區域政治(4) 黃介正 10/21(五) 下午 國際經濟學-世界貿易與現況(4) 鄭義暉 10/22(六) 上午 區域經濟整合與貿易政策(1) 許博翔 10/22(六) 下午 區域經濟整合與貿易政策(2) 許博翔 10/28(五) 下午 國際貿易實務與風險管理(1) 周百隆 10/29(六) 上午 區域經濟整合與貿易政策(3) 許博翔 10/29(六) 下午 區域經濟整合與貿易政策(4) 許博翔 11/4(五) 下午 期中考 紀振清、傅鈺雯、蔡穎義 11/5(六) 上午 南部參訪活動 紀振清、傅鈺雯、蔡穎義 11/5(六) 下午 南部參訪活動 紀振清、傅鈺雯、蔡穎義 11/11(五) 下午 國際貿易實務與風險管理(2) 周百隆 11/12(六) 上午 國際談判與議事規則(1) 詹滿容 11/12(六) 下午 國際談判與議事規則(2) 詹滿容 11/18(五) 下午 國際貿易實務與風險管理(3) 周百隆 11/19(六) 上午 國際談判與議事規則(3) 詹滿容 11/19(六) 下午 國際談判與議事規則(4) 詹滿容 11/25(五) 下午 國際貿易實務與風險管理(4) 周百隆 11/26(六) 上午 談判策略與經驗分享(1) 詹滿容 11/26(六) 下午 談判策略與經驗分享(2) 詹滿容 12/2(五) 下午 產業變遷與金融發展(1) 蔡穎義 12/2(五) 晚上 產業變遷與金融發展(2) 蔡穎義 12/3(六) 上午 談判策略與經驗分享(3) 詹滿容 12/3(六) 下午 談判策略與經驗分享(4) 詹滿容 12/9(五) 下午 產業變遷與金融發展(3) 蔡穎義 12/10(六) 上午 跨國經貿法律問題(1) 李復甸、紀振清、謝國廉 12/10(六) 下午 跨國經貿法律問題(2) 李復甸、紀振清、謝國廉 12/16(五) 下午 產業變遷與金融發展(4) 蔡穎義 12/17(六) 上午 跨國經貿法律問題(3) 李復甸、紀振清、謝國廉 12/17(六) 下午 跨國經貿法律問題(4) 李復甸、紀振清、謝國廉 12/23(五) 下午 國際談判議題介紹(1) 詹滿容 12/23(五) 晚上 國際談判議題介紹(2) 詹滿容 12/24(六) 上午 國際法之基本原理原則(1) 高瑞鍾 12/24(六) 下午 國際法之基本原理原則(2) 高瑞鍾 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