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 实验二 人体骨架的观察 201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要求
观察人体各部骨的组成与重要骨的形态,分析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及构成成分,了解其构成成分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观察胸廓、脊柱、骨盆的组成与形态,分析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观察颅的组成与形态。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材料与器械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
人体各部分分离骨标本
运动系统概述
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杠杆部分
骨连接——支点部分
骨骼肌——动力部分
2、骨骼:全身各骨借骨连接相连构成的人体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人体内部重要器官。
3、功能:
支持 保护 运动 造血
骨组织概述
1、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
2、骨在成人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
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3、每块骨均为一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血管、神经的供应,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四肢骨
1. 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分为一体两端。
2. 短骨: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
3. 扁骨:主要分布于头、胸等处。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 。
4.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 。
骨的形态
骨以骨质为基础,表面覆以骨膜,内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经,先进入骨膜,然后穿入骨质再进入骨髓。
骨的构造
骨的构造
骨密质: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构成长骨干以及其它类型骨的外层。
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按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交织成网,呈海绵状,能承受较大的力量,存在于长骨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 。
长骨骨质构造示意图
骨的构造 骨质
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和扁平骨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充填于胎儿及幼儿的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在成人只存在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
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没有直接的造血功能。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
长骨骨髓示意图
骨的构造 骨髓
骨组织
取骨横磨片观察:
特点:由于骨组织内的软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及细胞都已腐烂,仅剩下空腔和管道。长骨骨干部的横断面,在低镜下可见3~4层外环骨板、1~2层内环骨板、内外环骨板之间的骨单位和间骨板。骨单位是由中央管和其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多层骨板构成。高倍镜下观察可见骨板内或骨板间的卵圆形骨陷窝及骨陷窝向四周发出的骨小管。
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在活体体表可以观察、触摸到的骨性突起和凹陷、肌肉的轮廓以及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
应用这些体表标志,可以确定体内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也可作为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穴定位的标志,故有实用意义。
人体骨架及常用体表标志的观察
1、脊柱
① 脊柱的构成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由颈7、胸12、腰5、骶1、尾1及其骨连结构成。
② 脊柱的整体观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辨认椎间孔、椎管、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
③ 椎骨的一般形态
观察胸椎标本。识别椎体、椎弓、椎孔、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等结构。
实验步骤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
突起
椎孔→椎管
椎间孔
2、胸廓
① 胸廓的构成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由1块胸骨、12对肋、12块胸椎及其骨连结构成。
② 胸骨
观察胸骨标本。辨认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等部位。
③ 肋与肋骨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识别肋骨与肋软骨,找到肋骨的位置。
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
胸骨体
剑突
胸骨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第二
肋切迹
锁切迹
胸骨角
胸骨体
剑突
锁切迹
肋
共12对
1~7对 真肋
8~10对 假肋
11~12对 浮肋
包括:
肋骨
肋软骨
3、颅骨
① 颅的构成
观察颅骨标本。脑颅骨由8块骨组成,以蝶骨为中心排列,构成颅腔。面颅骨由15块骨组成,以上颌骨为中心排列,构成颜面部的支架。
颅的整体观
观察颅骨标本,观察颅的顶面、前面及侧面,颅底的内、外面。
颅
㈠脑颅骨 8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