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从化学科学的角度来说,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所必需的条件。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习元素的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物质的组成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1)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探究燃烧条件,了解控制燃烧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防火、灭火目的。了解常用灭火方法。 (3)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 (4)理解并掌握对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1)探究燃烧条件。 (2)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知识讲解】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一、燃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即物质是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下面的“火三角”形象的说明了上面的三个条件: 说明:①着火点就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一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固体可燃物着火点与它的表面积大小,导热系数大小有关。 ②上述三个条件强调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物质才能燃烧。 2、灭火的方法:不论什么方法灭火,原理都是想办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通常有三种方法: ①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③取走可燃物。 例:①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原理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②森林失火要在距离火场不远处,迅速伐木以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取走可燃物。 ③商场起火常用高压水灭火。其原理是用冷水吸热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通过可燃物的燃烧给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热能。如果可燃物不充分燃烧将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燃料的浪费。因此要促进可燃物燃烧以提供更多热能,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碳燃烧不完全将生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释: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越充分。 讨论:①煤燃烧时常用粉碎后的粉末或加工成蜂窝煤,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为什么这样做? 这都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反应发生的更快更完全。 ②为什么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会燃烧,而把加热后的铁丝放入氧气集气瓶中能够迅速燃烧? 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不足以支持铁丝燃烧起来。 三、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导致有限空间里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在有限空间内点燃都有可能引起爆炸。它们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或粉尘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氢气、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分别为4-75%,5—15%。 四、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是与燃烧对应的一类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进行的很缓慢,放出的热量有充分的时间散失掉,不易被人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2、自燃 如果在发生缓慢氧化时,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聚积起来,使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该物质的着火点,物质不经点火也会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如:将白磷放置在空气中首先会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由于其着火点较低,白磷很容易达到该温度,从而引起自燃。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只是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有差异。 五、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要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如下: 泡沫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的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使用时,手一定要握在钢瓶的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