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pdf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的、综合性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
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
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
和应用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将在课堂教案及实验、实习等教案环节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针对国家在空
间观测、空间应用和对地遥感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空间探测技术、对地遥感技术、宇宙空间
环境及空间飞行器综合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
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备有很强的
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求,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
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掌握系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
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
的最新理论;
.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物理光学、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
电信号检测、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基础天文学、实测天文学、天体力学基
础、卫星导航及天文导航等。
1/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
完成教案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学分,专
业教育类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2/9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六、学年教案进程表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学年教案进程表
考核学时分配
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