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种苗技术规范.docx
2
铁皮石斛种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铁皮石斛种苗的术语和定义、种苗培育技术、商品苗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检疫检验、假植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化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LY/T1882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NY/T2306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生苗seedlings
通过种子在无菌或自然环境下萌发生长得到的种苗。
3.2
原球茎protocorm
由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如种子、茎尖、茎段等诱导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团。
3.3
不定芽adventitiousbud
凡从叶、根、或茎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原球茎、愈伤组织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不定芽。
4种苗培育技术
4.1选种和留种
4.1.1用生产种子的亲本应为符合《中国植物志》收载的以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黑节草)(DendrobiumoficinaleKimuraetMigo)的植物特征,经准确鉴定、性状稳定、高产、抗性强并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提倡应用推广经提纯复壮的种苗,或经认定的铁皮石斛新品种。应符合GB/T3543(所有部分)
3
的要求。
4.1.2留种应选择植物形态特征典型,植物之间形态差异小,长势均匀,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结实获得的蒴果。
4.1.3在5月份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母本在授粉后立即摘除唇瓣,及时挂牌标志。
4.1.4授粉当年4月份~6月份以后,蒴果开始转黄准备开裂时,选择饱满的果实连茎一起采收。
4.2播种和保存
4.2.1采收的蒴果经后熟作用后,采用70%~75%酒精或10%次氯酸钠消毒后,将蒴果切开,用镊子夹住花柄端在培养瓶瓶口轻轻
4.2.2边抖动边转动培养瓶,将粉末状种子均匀撒播到培养基表面,一个蒴果接种5瓶~8瓶。4.2.3剩余的蒴果保存在4℃冰箱中。
4.3培养基处理
4.3.1培养基配制:根据科学比例,配制石斛成长所需的营养有基质和微量元素,常采用的基质有蛭石、水苔、树皮及微酸性或中性片麻岩石等组成的培养基,取适量装进培养基罐。
4.3.2培养基罐灭菌:利用高温蒸汽对培养基罐进行高温杀菌,确保培养基健康无有害细菌。
4.3.3培养材料采集及处理:选择1年生或2年生、色泽嫩绿、健壮、萌发多、根系发达及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剪去枯枝、断枝、老枝及过长的须根健壮无病的新生茎,从基部将其切下作为接种材料,经清水洗涤后备用。
4.3.4消毒灭菌:按照NY/T2306中的规定执行。对接种材料进行消毒,去除苞叶、再用次氯酸钙(钠)、氯化汞等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取1mm~5mm的茎尖接种于培养基上。
4.4组培苗培育
4.4.1原球茎诱导和增殖: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置在23℃~25℃、弱光下,培养分化形成原球茎(根状):在原球茎生长至1cm以上,可取出分割繁殖。
4.4.2分化培养:将原球茎转入成苗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25℃、光照2000lux,光照期12h/d的条件下进行芽诱导分化,待芽形成并生长至2cm~3cm时,将其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在温度25℃、光照2000lux,光照期12h/d的条件下进行根分化,待组培苗长到5cm~8cm时,可炼苗移载。
4.5组培苗出瓶与移栽
4.5.1炼苗:14d~21d后,将组培苗移至炼苗房,使其在开放变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待组培苗叶色浓绿时即可出瓶种植。
4.5.2适温:出瓶前先将瓶盖打开,让瓶苗在室外空气中放置2d~3d,使其适应自然温湿度。
4.5.3洗苗:将带有培养基的幼苗轻轻取出,置于盆中清洗,污染苗和裸根苗或少根苗应分开放置。先用自来水清洗掉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再用清水漂洗一下;洗苗时最好根据苗的大小和优劣同步进行分级,以便栽培、管理,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并使其生长整齐。
4.5.4炼苗移栽:待种子在培养器皿中萌发成具2条~3条根,5cm~8cm高的组培苗后,便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炼苗3d~5d。炼苗后,可从培养器皿中移出组培苗,用水洗去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