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翻译理论与实践》.doc

发布:2017-06-09约3.6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译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属性:必修课 开课单位:外语学院 先修课程:英译汉 后续课程:汉译英 一、课程的性质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诸技能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介绍翻译的性质、基本原理、语言和文化间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了解翻译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翻译意识,掌握翻译技能,具备实用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翻译的性质、基本原理、语言和文化间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中的翻译练习和相应的课外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于原文意思,表达流畅;能够初步了解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英汉语言以及文化的异同,能翻译中等难度的语篇,要求译文忠于原文意思,译文语言通顺。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翻译的性质和类型、汉英翻译的单位和标准、对于译者素质的要求、文化知识、责任感 (二)汉英翻译基础知识:汉英翻译与文化、中英思维方式对比、汉英语言对比 (三)词语的翻译: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词语翻译与语言语境、词语翻译与文化语境、“假朋友”的识别、词义空缺与翻译策略、成语四字格的翻译 (四)句子的翻译:主语的确定、谓语的确定与主谓一致问题、语序的调整、否定句的翻译、句子功能的再现 (五)句群与段落的翻译:句群的特征、句群内的衔接与连贯、段落的特征、段落功能与意义的再现 (六)篇章的翻译:广告文本的翻译、新闻文本的翻译、科技文本的翻译、文学文本的翻译 四、学时分配 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汉英翻译的单位和标准、对于译者素质的要求 2学时 2 汉英翻译与文化、中英思维方式对比、汉英语言、句法、篇章对比 2学时 3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2学时 4 词语翻译与语言语境、词语翻译与文化语境 2学时 5 “假朋友”的识别、词义空缺与翻译策略 2学时 6 成语四字格的翻译 2学时 7 主语的确定、谓语的确定与主谓一致问题 2学时 8 语序的调整、否定句的翻译、句子功能的再现 2学时 9 句群的特征、句群内的衔接与连贯 2学时 10 段落的特征、段落功能与意义的再现 2学时 11 篇章的翻译 2学时 五、教学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师生互动,理论指导实践。 六、考核方式 考查(英译汉);考试(汉译英)。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陈德鸿,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冯庆华,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杨自俭,翻译新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8]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9]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0]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2]Venuti, Rethinking Transl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992 [13]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4]Peter Newmark.翻译问题探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5]Edwin Gentzier.当代翻译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6]George Steiner.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7]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8]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9]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0]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第一讲: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翻译的翻译的性质和类型、汉英翻译的单位和标准、对于译者素质的要求。 2. 教学具体内容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汉英翻译的单位和标准 对于译者素质的要求:语言功底、语法意识、惯用法意识、连贯意识、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讲:汉英翻译基础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汉英翻译与文化、中英思维方式对比、汉英语言对比。 2. 教学具体内容 汉英翻译与文化 中英思维方式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