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Date;一.概 述; 中医学文献中无胰腺的专名,但对胰腺的解剖位置、形态
及功能均有所记载:
1.《脾胃论》:“脾长一尺,掩太仓”;
2.《十四经发挥》:“脾广三寸,长五寸,掩平太仓,附着于脊之第十一椎”;
3.《医学入门》:“脾居中脘一寸二分,上去心三寸六分,下去肾三寸六分”;
上述“脾”实际上的解剖位置和形状与胰腺相符,至清
代,王清任更为深入,不仅对胰腺组织的外观结构及胰腺通过
胰管泌出胰液的功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4.《医林改错》:“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笼管(相当于主胰管),……中是笼管,……出水道中有回血管,其余皆系水管(类似于副胰管)”。
由此可见,胰腺的解剖位置及功能在中医学中应归于脾的
范畴;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病证范畴的认识; 在本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心腹胀满硬痛而手不可近”,
“心下痛,按之石硬”以及冷汗淋漓、脉微肢厥等病象,又与中医
之“结胸”、“厥脱”等病证相似。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
……医反下之,……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成结胸,心下痛,下利不止,水浆不
下,其人心烦。”“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从心下至
少腹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根据《伤寒论》条文记载可以看出,“结胸”一病多因太阳
病、太阳少阳并病误下,表热内陷或实邪传里,与胸中水饮互结而
成。因此把急性胰腺炎归入“结胸”范畴似有不妥,但急性胰腺
炎的治疗以祛除里热实邪为主,与“结胸”的治则相同,故用于治
疗“结胸”的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同样可以用以治疗急性胰腺炎。
因此,根据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主要临床表
现及其腹痛的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胃脘痛”、
“腹痛”、“胁痛”、“膈痛”、“胃心痛”、“脾心痛”等病
证范畴。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2.手术创伤与胰管阻塞:
①腹腔手术、腹部钝挫伤:直接或间接损伤胰组织与血液循环供应引起AP;
② 胰管阻塞: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引起胰管阻塞,当胰液分泌旺盛时胰管内压增高,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AP。
3.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① 乙醇可致胰外分泌增加,且大量饮酒刺激Oddi氏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使胰管内压增加,排出受阻,引起AP;
②暴饮暴食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乳头水肿,Oddi氏括约肌痉挛,同时引起大量胰液分泌。;4.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①任何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甲状旁腺肿瘤、Vitamin D过多等),均可产生胰管钙化,增加胰液分泌和促进胰蛋白酶原激活;
②家族性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着;妊娠、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偶可发生AP。
5.感染:
急性流行性腮腺炎、传单、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肺炎衣原体感染等可继发AP(伴有特异性抗体浓度升高);沙门氏菌或链球菌败血症时可出现AP。
继发于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情多数较轻,随感染痊愈而自行消退。
6.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磺胺等可能损伤胰腺组织,使胰液分泌或粘稠度增加,引起AP。
7.其他:少见,8-25%AP病因不明;(二)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
1.活化酶作用:
胆酸 溶血磷脂酰胆碱 胰实质凝固
磷脂酶A2 磷脂(细胞膜) 性坏死
溶血脑磷脂 脂肪组织坏死
溶血
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 血管舒张
激肽酶原 水肿 休克
胰激肽 通透性增加
弹性蛋白酶
血管弹性纤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