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docx
PAGE
PAGE1/NUMPAGES4
《赵州桥》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2.师生合作完成赵州桥简笔画。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品读过渡句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品读美观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C.仿照课文写句子。总分看常山石博园图片说话。
象形石的形状真多啊:有的……有的……还有的……
石博园里的“满汉全席”真诱人:有的……有的……还有的……河里的小鱼真调皮:有的……有的……还有的……
D.指导背诵
你喜欢这一段吗?看PPT练习背诵。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四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桥梁?再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和骄傲。
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富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课后收集板书设计:
赵州桥
总分结构世界闻名
过渡句雄伟、坚固、美观
(承上启下)智慧才干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