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建立网站第13课五、建立超链接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四单元建立网站第13课五、建立超链接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建立超链接”,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网站中创建和管理超链接,包括文本超链接、图像超链接以及邮件超链接的设置。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网站的基本概念、网页的创建与编辑,以及网页中插入文本和图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这些元素与超链接相结合,进一步丰富网页的功能,提高网站的整体质量。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建立超链接,提高学生对信息组织结构的认识和信息检索的效率。
2.计算思维:通过超链接的创建与管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伦理: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建立超链接时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培养负责任的网络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超链接的基本概念,学会创建和管理不同类型的超链接。
难点:1.超链接路径的选择与设置;2.超链接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兼容性问题。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演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超链接的作用和创建方法,明确超链接的设置步骤。
2.对于超链接路径的选择与设置,可以通过讲解相对路径与绝对路径的概念,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
3.针对超链接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兼容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浏览器的特点,并教授如何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超链接在各种浏览器中都能正常使用。
4.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WordPress等)、浏览器(如Chrome、Firefox等)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网页设计素材(文本、图片、链接目标等)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个未添加超链接的网页,询问学生如何使得网页中的文字或图片可以点击跳转到其他网页或页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超链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浏览网站时如何快速跳转到感兴趣的内容。
-激发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立超链接”,并说明超链接在网站制作中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知识讲解:介绍超链接的概念、类型(文本超链接、图像超链接、邮件超链接)及创建方法。
-演示操作:通过教师演示,展示如何在网页中创建超链接,并强调超链接路径的选择。
-互动讨论:邀请学生上台尝试创建超链接,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任务:给学生发放含有超链接创建任务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助完成练习任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课堂提问与讨论(用时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关于超链接路径选择、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学生回答。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解决超链接在不同浏览器中的显示问题,分享经验。
5.拓展创新(用时5分钟)
-创新任务:教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网页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超链接知识进行设计。
-创意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教师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设计。
6.总结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超链接在网站制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巩固练习、课堂提问、拓展创新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互动,确保学生对超链接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书籍:《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HTML与CSS入门经典》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进阶技巧。
-网络教程:诸如MDNWebDocs(MozillaDeveloperNetwork)提供的HTML和CSS教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网页设计和超链接的原理。
-网页设计案例:收集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案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