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卖布谣》课堂教学设计.pdf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一)》第3课时《卖布谣》。
【教材分析】
《卖布谣》是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一)》第3课时
欣赏课。《卖布谣》由赵元任谱曲,歌词选自“五四”时期白话诗创作的先
行者之一刘大白的同名新诗集。歌曲叙述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的
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特别是在洋货充斥市场的情况下,农村手工业劳动者
面临的经济破产的图景。歌曲寓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表现了社
会最底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以及对苦难大众的深切关怀。歌曲以五声音阶
为基础,旋律简单、流畅而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节奏上,可能采用
五拍子(3+2)的节拍形式,增强了歌曲的叙述性。歌曲可能由两个重复结
构的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简单,恰似朗诵;第二乐段在情感上有所发展,
用以重复和加强第一段的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
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
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
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
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
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
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
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艺术表现
学会演唱《卖布谣》,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和作者的深厚同情,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卖布谣》,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内涵,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中国取得今天的进步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经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最终取
得了胜利,中国人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歌曲《卖布谣》(书写板书《卖布谣》)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
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下面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意境?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卖布谣》由赵元任谱曲,歌词选自“五四”时期白话诗创作的
先行者之一刘大白的同名新诗集。歌曲叙述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
的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特别是在洋货充斥市场的情况下,农村手工业劳动
者面临的经济破产的图景。歌曲寓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表现了
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以及对苦难大众的深切关怀。下面我们了解
一下作曲家:赵元任,作曲家、语言学家。代表作有:歌曲《卖布谣》《劳
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合唱曲《海韵》等。再次聆听歌
曲,感受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简单、流畅而自然,具有浓郁的民
族风格。节奏上,可能采用五拍子(3+2)的节拍形式,增强了歌曲的叙述
性。你们见过5/4拍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通过聆听,判断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由两个重复结构的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简单,恰似朗诵;
接下来我们跟琴演唱其中乐句感受音乐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