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2047-2024 鄱阳湖水牛标准规范.docx
ICS65.020.30
CCSB4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2047—2024
鄱阳湖水牛
Poyanghubuffalo
2024-10-12发布2025-04-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2047—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品种分布 1
5品种特性和体型外貌 1
6生产性能 2
7种质评定 3
附录A(规范性)鄱阳湖水牛图片 4
附录B(规范性)鄱阳湖水牛种牛等级评定 6
II
DB36/T204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庐山市农业农村局、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克蕙、詹彦波、邱清华、易松强、付戴波、刘继明、陈国良、张国生、范寅、娄薇、沈菲、汪泽宇、邓双喜、刘昉、柯尝玲、黄玲、刘敬。
DB36/T2047—2024
1
鄱阳湖水牛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鄱阳湖水牛的品种分布、品种特性和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种质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鄱阳湖水牛的品种鉴定和种质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77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牛
NY/T2660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分布
原产地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周围的永修、庐山、都昌、鄱阳、余干、进贤、南昌等县(市/区)。中心产区在南昌市的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上饶市的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九江市的濂溪区、柴桑区、武宁县、永修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现广泛分布于江西省景德镇、上饶、鹰潭、赣州、宜春、抚州等设区市。
5品种特性和体型外貌
5.1品种特性
鄱阳湖水牛,因主产区濒邻鄱阳湖而名,属南方滨湖地区的一种肉役兼用、沼泽型水牛地方品种。其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肌肉结实而较丰满;皮下结缔组织不甚发达,皮肤稍厚、有弹性。抗寒耐热,体质结实。耐粗饲、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长及肉用生产潜力大。
5.2体型外貌
5.2.1被毛
全身被毛较稀,多为灰色或铁灰色,无沙毛、黧毛、晕毛和局部卷毛,无季节性黑斑。
5.2.2头部
DB36/T2047—2024
2
头大小适中,公牛头较粗重,母牛头较清秀。角形以大圆盘角和小圆盘角为主,少数为短钝角。额平,眼亮有神,眼睑稍厚。鼻大小适中,鼻镜黑褐色。嘴宽。耳直立,大小适中,耳内缘毛密长,年老时逐渐脱落。
5.2.3颈部
公牛颈短而粗、肌肉丰满,母牛颈稍薄长。颈部多有一条月牙状白带(少数有两条)。
5.2.4躯干
胸宽深,前胸突出,肌肉发达。肋骨粗大,肋间距离近。背平宽,十字部平宽,无肩峰、胸垂、颈垂和脐垂,尻部长宽而稍倾斜。尾根粗,基部高,尾帚大小不一,尾梢多不过飞节。母牛乳房不发达,乳头较小,乳静脉稍显露,前后均匀。
5.2.5四肢
四肢粗壮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均为黑褐色,下肢多白色,呈“白袜子”状。
5.3外貌特征
鄱阳湖水牛公牛、母牛外貌特征图片见附录A。
6生产性能
6.1生长性能
鄱阳湖水牛生长性能见表1。
表1鄱阳湖水牛生长性能
生长阶段
性别
测定体重(kg)
初生
公
20~26
母
18~23
断奶(6月龄)
公
82~90
母
77~85
成年
公
450~550
母
400~500
6.2繁殖性能
6.2.1性成熟期
公牛16月龄~20月龄性成熟,母牛初情期14月龄~16月龄。
6.2.2适配月龄
公牛24月龄~36月龄,母牛22月龄~30月龄。
6.2.3发情周期
23d~25d。
DB36/T2047—2024
3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