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ppt

发布:2025-03-15约2.12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一科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第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患者,女,62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呈持续性,后转移至右下腹,无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按慢性阑尾炎治疗10天,症状减轻;1周前又出现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转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1年前出现一次便血,量约1000ml,曾输血400ml,后出现两次黑便,应用止血药后症状消失,曾检查胃镜、结肠镜,见盲肠区有散在出血点,其他部位未见异常,否认结核、肝炎及外伤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化验室检查:AFPCEA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第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动脉期平扫第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动脉期平扫第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平扫动脉期第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手术所见:腹、盆腔壁层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大小肠壁上大量粟粒样至巨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其中左上腹肿块为20*15*15cm,右上腹一圆形肿块约10*10*8cm,右下腹一不规则肿块约15*15*10cm,另外大网膜、肠系膜及回肠壁有数十个直径约3*5cm大小的圆形肿物,腹腔内有少量红色腹水,盆腔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第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一病理:肿瘤部分区域血管非常丰富,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超过10个/10高倍视野,并见灶状坏死,部分细胞粘液变性。免疫组化显示:CD34(+)和CD117(++)’诊断:腹腔恶性间质瘤(多发)。第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二患者,男,71岁,体检时偶然发现腹腔肿物,无任何不适。第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二动脉期平扫第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二平衡期静脉期第1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二CT诊断:小网膜囊区富血供肿块,与胃壁关系密切,考虑间质瘤可能。第1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小网膜囊,与胃壁关系密切。保胃,肿块切除。病理诊断:间质瘤,3-4级。第1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前、后第1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三患者,女,55岁,体检超声发现左中腹部肿物一周。无消化道症状,大小便无异常。第1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三第1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三第1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三CT所见:左中腹富血供肿块,与空场起始部关系密切,其内见大量坏死。诊断:间质瘤(恶性)第1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例三患者,肿块区取活检,病理诊断间质瘤。第1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总结共同点:腹腔内肿块,分别与胃、网膜、小肠关系密切;肿块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富血供,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显示其内可见大量坏死;患者症状轻,大多为偶然发现;腹腔淋巴转移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D34(+)和CD117(++)第2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CD117和CD34过度表达,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第2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病学特点GI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1%-3%每年发病率为1-2/10万从儿童至老年发病年龄范围广泛,无性别差异,75%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预计中国每年的发病人数在20000-30000例第2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GIST临床表现分布胃60%-70%小肠20%-30%结直肠10%胃肠道其它部位(食管、网膜、肠系膜)<5%47%的GIST诊断时伴有转移性病变第2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GIST临床表现症状GIST的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隐痛不适50%-70%的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浸润到消化腔道内表现为溃疡或出血,大约1/3的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少见症状: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梗阻及阻塞性黄疸 第24页,共36页,星期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