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ppt

发布:2016-11-28约6.96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1952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1953—1956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哥达纲领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 2、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不但应当以独立姿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自觉担负起领导这一革命的重任;民主革命的终结,就是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坚决斗争的开始,“两者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3、毛泽东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我国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具体分析了当时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的性质、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和前途。 4、1953年毛泽东编写《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知识要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急躁冒进原因 三、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骤 第一,改造的方式——和平赎买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出现许多偏差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的原因 手工业 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 突破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设想,创造出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等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 农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创造出从初级直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流血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坚持和平的方法和自愿的原则 ,并用事实向农民表明 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对资本主工商业的改造,我党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改造。同时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在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1 2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3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如何评价改造 4 如何看待改造和改革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在延安与农民交谈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革命成功后,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