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1-08约4.8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   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3、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生源较好,周边有多所高校。我们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生:听说过。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生1:因为光比闪电传播的快。   生2:因为光比闪电的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在其旁边画一个大的“?”)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知   1、比较两辆车的快慢   师:现在有两辆车,第一辆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板书);第二辆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板书)。   师:你知道哪辆车跑得快一些吗?自己先考虑一下。   (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看法?   组1:我们先求出第一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60(千米)再求出第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60×3=18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第二辆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所以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组2:我们先求出第二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0÷3=70(千米)再求出第二辆车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70×2=14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第一辆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所以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小精灵儿童网站] 组3:我们和第一组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求第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时,我们用120+60。   组4:我们把两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都求出来,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可见,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   师:殊途同归,同学们用这么多种方法,得出了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   2、归纳速度的公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先求第一辆或者第二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不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   生(一生快速地说):速度。   师:说得很准!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   生: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师:你真了不起,总结出了求速度的方法。   3、介绍速度的单位。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   (板书:一辆车的速度是75,4小时它能行驶多远?)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有认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没有速度单位的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速度的单位。】   生:75×4=300(千米)   (这时有一个同学手举得很高。)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中说一辆车的速度是75,没有单位。所以这道题没法做。   (其他同学附和:是呀,没有单位,怎么做呀!)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题看得也特别认真!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速度的单位是什么?我们把这个发现叫“宋振宇发现”好不好?   (学生非常激动,听讲更认真了。)   【设计意图: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孩子们的发现,能极大地激发其他孩子学习的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