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鞍山圣若瑟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鳴謝
本課程設計能夠順利完成,除得到宗教科、經公科及歷史科老師之協力合作外,亦有賴各方面的支持,謹此致謝:
黃偉業先生
(綱頁及互動遊戲設計者)
鄧錦賢老師
(綱頁及互動遊戲設計者)
何慧嫻女士
(本課程設計顧問)
目錄
內容 頁數 一 前言 4-6 二 設計簡介 7-8 三 設計目標 9 四 對象 10 五 教材說明、使用教材的建議 (一) 資料搜集篇 11-15 (二) 資料總匯篇 16-17 (三) 互動遊戲篇 18-19 (四) 學習活動篇 20-26 六 推行學習活動的建議 27-31 七 網頁介紹 32-33 八 參考書資料 34-35
前言
自政府於八十年代初期批准馬鞍山發展計劃,馬鞍山迅速成為沙田新市的
一個重要擴展部份。但是,區內或區外的市民及本校學生對於馬鞍山歷史
認識不深,而有關馬鞍山歷史研究及著作亦相當缺乏。因此,本課程設計
著重馬鞍山區歷史研究,希望藉著馬鞍山歷史、礦業發展歷史及礦工生活
歷史研究,增加學生對社區之認識及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指引形式之工
作紙設計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學習,俾能對各科目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並加以實踐應用。
本校──馬鞍山聖若瑟學校是「天主教方濟會」所興辦,於一九九六年創
立。雖然只是短短數年歷史,但追溯本源,本校與於一九五二年,馬鞍山
山頂興建之『山頂聖若瑟學校』有著密切的關係。到了今天,『山頂聖若
瑟學校』舊址雖仍在,但由於學校開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若需要
重整及保留當日歷史資料及片段,已是刻不容緩的時侯。同時,在馬鞍山
聖若瑟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屬校當中,就讀本校的學生更應肩負起這責任
及使命為保存及整理學校歷史作努力。透過校史之研究,不但可訓練學生
搜集、整理及分析史料之技巧;亦能增加學生對學校之認識及歸屬感。
再者,透過跨學科的合作,希望能更全面地對馬鞍山區之轉變及發展有更深入的研究及認識。課程整合跨越級別,使初中生能預先掌握學科的各種學習技能,有助奠定基礎,適應高中課程要求。(各科在思考能力培訓方
面之相互關係,請參閱表一)。由此看來,課程本身,有助初中學習的伸
延,更是讓學生適應及認識中四課程的橋樑。在知識方面,透過誇課程的
統整,對馬鞍山社區歷史及發展有更全面及透徹的探究。(整體的理據、各科的關係,請參閱表二及表三。)
此外,啟發學生思考及自學精神亦是本課程之重要目標。資料搜集的方法和過程、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皆需要學生周詳計劃,三思而行,若能掌握箇中精神,學生自然可以自學,充實自己。
在搜集及整理史料的過程中,無論老師在教學上,抑或學生在學習均能善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效能。學生需應用資訊科技知識於歷史研習中,給予學生應用及實踐機會,使用互聯網絡,鼓勵學生自學,使他們更能掌握資訊科技於學習生活中。
基於以上的理念,馬鞍山網上行 ─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在教育
署課程發展處的資助及支持下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正式開展。至二零零零年六
月份完成,在各科共同努力下及各界之支持下,整體成績美滿。但是這次計
劃之設計與推行,只是聯科合作之起步點;同時,亦是我們對馬鞍山各方面
研究之初階。從這次校本課程設計中,我們吸取了寶貴之經驗,在未年我校
會繼續推行『馬鞍山網上行』,期望本課程之各項空間及優點能充份拓展及發
揮。
表一:各學科研究的方法
宗教科 經濟與公
共事務科 歷史科 搜集資料 ( ( ( 批判的思考 ( ( ( 有批判的態
度評估意見 ( ( ( 檢定假設及
數據的分析 ( 歸納推理的
原則及程序 ( ( ( 找出偏見和分
辨事實與意見 ( ( ( 有系統和合邏
輯地表達意見 ( ( ( 作出獨立的判斷 ( ( 處理、組織資料能力 ( ( ( 分析資料能力 ( ( (
表二:各學科研究方向
學科
研究方向 宗教科 經濟與公
共事務科 歷史科 宗教與社區間之關係 ( 社區發展與政府
決策間之關係 ( 歷史沿革 ( 地理之變遷 變遷與發展的進程 ( ( ( 個人與群體 ( ( ( 人與地域的關係 ( ( ( 都市化的影響 ( ( ( 資源的運用與分配 ( ( (
表三:各學科間課程跨級別之關係
級別
科目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宗教 幫助學生認識及適應學校的環境及宗教傳統 幫助學生成長及對未來有新的希望和計劃 使學生關注社會的事務 課程乙部「個人及社會問題」
之三「世界及社會問題」
a項「服務與責任」 歷史 (i) 香港歷史之研究
(ii) 第一、二手史料的分辨及使用
(iii) 選取、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