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docx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一章节,包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相关联,如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治观念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2)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道德品质;3)公民素养: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法律案例,但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尚不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法律知识通常具有好奇心理,对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理解法律原则。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故事和案例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术语和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可能会遇到价值观判断和情感态度上的挑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同时,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维权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或黑板、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3.信息化资源:法律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案例库、在线法律知识测试系统。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法律书籍、法律文件样本)、角色扮演道具、小组讨论卡片、法律知识竞赛题目。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广告中提到的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法律知识,提出“什么是法律?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用时:2分钟
3.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通过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用时:10分钟
2.依法维权:介绍公民在遇到侵权行为时如何依法维权,包括法律途径和非法律途径。
-用时:10分钟
3.案例分析:展示几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维权方法。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用时:10分钟
2.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角色扮演: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侵权者,另一组扮演受害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维权过程。
-用时:10分钟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法律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用时:5分钟
2.道德品质提升: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道德品质。
-用时:5分钟
**总结与反馈**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重要性。
-用时:2分钟
2.反馈: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用时:3分钟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掌握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侵权行为,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治观念增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