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姓名
毕静
学校
镇江市金山小学
联系地址
镇江市长江路
邮政编码
212002
注:案例见第二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课程 探究性课程
3.课时:两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
教学课题 8.神奇的克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教学重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探究项目所需的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搜索到信息时,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和筛选。
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运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神奇的克隆》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要求用百度搜索关于克隆的视频,作为导入时创设情境之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运用百度搜索一些关于克隆动植物的图片信息,制作成flash短片,帮助学生分析、思考,进而制定探究项目。此外,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用百度搜索“支持资源”(即一些介绍克隆的网站网址)为有需要的学生使用。
教学方法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科学奥秘的说明文(板书)7.《神奇的克隆》。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生质疑。
3、出示克隆知识的介绍。/question/207658897.html
???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面所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或放在学习课文时讲解。
3、指明说说什么是克隆?
????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四、再读课文
?????1、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师生共同总结
???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关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过渡:克隆究竟神起在哪?我们一同细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 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师相机介绍“压条”和“嫁接”。 /view/964127.htm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questionhtml
?????5、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生交流
6、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F%CB%C2%A1%D1%F2%B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教师引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