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教学改革研究--理科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技术 .pdf

发布:2024-11-21约6.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院校理工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理科学生需要学

习哪些计算机技术

彭星堂;谢华成

【摘要】Focusonuniversitystudentsmajoredinsciencetoperformthe

professionalintegrationofcomputereducation,fullypaysattentionto

professionaldifferences,studentsbasicandindividualdifferences,setup

thestructureof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publiccomputerteaching.

Throughtheanalysisofdependenciesanddependencebetween

professionalcoursesandpubliccomputercourse,extractedpublic

computercourseswhichcouldsupportprofessionalcoursesatlast.Thanks

tothetargetedstronginformationtechnologyastheguide,somerelyon

computerspecializedcurriculumteachingdifficultygreatlyreduced,italso

bringthebenefitforprofessionalclassteacherteachquickly.Itismore

conducivetostudentsskillfullyuseofinformationtechnology,rapidand

deepinthestudyofprofessionalcourses.%针对大学理科生开展专业融合型计

算机教育,充分注重专业差异、学生基础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结构。通过分析理科相关专业课程与计算机公共课之间的依赖

关系及依赖程度,并提炼出能对专业课程起支撑作用的计算机公共课课程。有了针

对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为先导,某些依赖计算机的专业课程教学难度大大降低,

利于专业课教师迅速开展教学,更利于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迅速深入专业课程

的学习。

【期刊名称】《软件》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3页(P169-171)

【关键词】专业融合型教学改革;理科计算机公修课;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彭星堂;谢华成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

院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0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有足够数量的、高素

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既是先进技术的开拓者,也是信息化社

会中的建设者。一方面,信息化社会急需一大批有扎实基础知识的技术骨干。另一

方面,随着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运

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

标志[1,2]。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先导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也成为各高校重点建

设的一门课程。

1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3]。

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初期阶段,典型特征是运用计算机解决科学

计算问题,计算机的应用局限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内容单一,以FORTRAN和

BASIC语言为主。

20世纪90年代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阶段,根据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

“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各

高校普遍采取“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体系

来实施教学,教学对象进一步扩大,从高校扩大到企业和政府部门。计算机基础的

教学改革,

21世纪初期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计

算机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