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间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共9篇).doc

发布:2017-05-05约1.33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空间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共9篇) ArcGIS空间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掌握空间数据的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领会其用途。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 及投影变换的方法和技术,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现方法: (一)空间数据处理 打开ArcMap,在菜单栏中选择“地理处理-环境”,打开环境变量对话框。 在环境变量对话框中的常规设置选项中,设定“临时工作空间”为“D:\04实验四\04 实验四\Exec4”,如图1所示。 图1 第1步 裁剪实体 ?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云南县界.shp”、 “clip.shp”(Clip中有四个实体), 添加完后如图2所示。 1 图2 ?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如图3所示。 图3 ? 点击工具栏上按钮,打开ArcToolBox,???择“分析工具-提取-裁剪”, 如图4所示,弹出裁剪对话框,指定输入的实体为“云南县界”,剪切的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为“云南县界_Clip1”,如图5所示。裁剪完成后弹出如图6所示的对话框。 2 图 4 图5 3 图6 ?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他三个实体,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得到四 个图层——“云南县界_Clip1”,“云南县界_Clip2”,“云南县界_Clip3”,“云南县界_Clip4”,如图7所示。完成操作后,保存编辑。 图7 第2步 拼接图层 ?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在上一步操作中得到的4个图层,如 图8所示。 4 图8 ? 在工具箱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常规-追加”,设置输入实体和输出实体,拼 接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 右键点击图层“云南县界_Clip1”,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数据-导出数据”, 弹出导出数据对话框,将输出的图层命名为“YONK.shp”,如图10所示。 5 篇二: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领会其 用途。 2. 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 4. 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Toolbox 是ArcGIS Desktop中的一个软件模块。内嵌在 ArcCatalog 和 ArcMap 中。 ArcToolbox 具有许多复杂的空间处理功能,包括的工具有: ? 数据管理 ? 数据转换 ? Coverage 的处理 ? 矢量分析 ? 地理编码 ? 统计分析 空间间数据处理是基于已有数据派生新数据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实现的。是基于矢量数据进行的,包括如下几种常用的操作:融合,剪切,拼接,合并(并集),相交(交集)。 地理坐标系(Geogrpahic Coordinate System) 地理坐标系使用基于经纬度坐标的坐标系统描述地球上某一点所处的位置。某一个地理坐标系是基于一个基准面来定义的。 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 ? GCS_WGS1984(基于WGS84 基准面) ? GCS_BEIJING1954(基于北京1954基准面) ? GCS_XIAN1980(基于西安1980基准面) 投影坐标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 投影坐标系使用基于X,Y值的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某个点所处的位置。这个坐标系是从地球的近似椭球体投影得到的,它对应于某个地理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由 以下参数确定 ? 地理坐标系(由基准面确定,比如:北京54、西安80、WGS84) ? 投影方法(比如高斯-克吕格、Lambert投影、Mercator投影) 在ArcGIS中提供了几十种常用的投影方法 北京1954投影坐标系和西安1980坐标系都是应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只是基准面、椭球、大地原点不同。 地理变换 地理变换是一种在地理坐标系(基准面)间转换数据的方法,当将矢量数据从一个坐标系统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下时,如果矢量数据的变换涉及基准面的改变时,需要通过地理变换来实现地理变换或基准面平移。 主要的地理变换方法有:三参数和七参数法。 投影变换 当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 实验数据: 云南县界.shp; Clip.sh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