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3516-2023 桑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12约2.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CCSB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516—2023

桑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artificialcultivationofsilkworm

Cordycepsmilitaris

2023-09-28发布2023-11-16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516—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延边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玄永男、赵丽、崔林虎、徐艳、陈慧。

DB22/T3516—2023

1

桑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桑蚕蛹虫草人工栽培程序,规定了场地环境选择、生产条件确定、栽培操作、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初加工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冷冻桑蚕蛹作为培养基质进行蛹虫草人工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DB22/T3312柞蚕蛹虫草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桑蚕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

蛹虫草菌的菌丝通过侵染桑蚕蛹形成的真菌与虫体共存的生物体。3.2

母种stock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来源:GB/T12728—2006,2.5.7,有改动]

3.3

液体菌种liquidspawn

培养基为液体状态的菌种。

[来源:GB/T12728—2006,2.5.30]3.4

转色colour-changing

蛹虫草菌丝体从蚕蛹体表长出,经光照后菌丝体颜色从白色转变为橘黄色的过程。[来源:GB/T12728—2006,2.6.93,有改动]

2

DB22/T3516—2023

4栽培流程

1场地环境选择(见5)

2生产条件确定(见6)

3.1菌种生产(见7.1)

3.2装瓶(见7.2)

3.3灭菌(见7.3)

3栽培操作(见7)

3.4冷却与接种(见7.4)

3.5发菌管理(见7.5)

3.6出草管理(见7.6)

4病虫害防控(见8)

5采收与初加工(见9)

图1桑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流程

5场地环境选择

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

6生产条件确定

6.1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操作室、灭菌室、冷却室和接种室面积并彼此独立,冷却室和接种室应配置空气净化设备和紫外灯。

DB22/T3516—2023

3

6.2栽培室面积以20m2~40m2为宜,墙壁光滑;栽培架4层~5层,层间距50cm,宽度50cm~

70cm;培养架间留过道配光谱灯,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

7栽培操作

7.1菌种生产

应选择种性清楚或经过省级及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蛹虫草菌种,按照DB22/T3312规定执行。

7.2装瓶

选择瓶底直径为9.5cm、瓶口直径为6.5cm的750mL聚丙烯广口瓶,每瓶装入未变质的冷冻桑蚕蛹120g,然后加盖具透气海绵的瓶盖。

7.3灭菌

使用大型高压灭菌设备121℃灭菌50min~55min。

7.4冷却与接种

7.4.1冷却室在使用前消毒,再将灭菌的桑蚕蛹培养基移至冷却室,冷却至室温时备用。

7.4.2将冷却的培养基移至接种室内,液体菌种接种设备提前消毒处理,接种室使用前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臭氧消毒机消毒30min。

7.4.3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每瓶接种液体菌种5mL,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

7.5发菌管理

7.5.1环境控制

接种后将栽培瓶放置在培养架上,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温度23℃~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