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3474-2023 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11约2.1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CCSB60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474—2023

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ultivationformycorrhizalLeymuschinensisofseedlings

2023-04-25发布2023-05-23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47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义飞、潘艳艳、衣晓雨、张大伟、付世萃、刘存发、何怀江、包广道、刘婷、杨玉荣、张振兴、罗也、赵西哲、张忠辉、巩玮琦。

DB22/T3474—2023

1

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的程序,规定了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过程记录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中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羊草Leymuschinensis

又名碱草,为禾本科赖草属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它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我国东北松嫩平原及内蒙古东部为其分布中心。

3.2

菌根化育苗mycorrhizalseedlings

把球囊霉属(Glomus)的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地球囊霉(Glomusgeosporum)和近明球囊霉(Glomusclaroideum)3种菌根真菌混合物接种到羊草幼苗根系上,形成菌根共生体,为羊草菌根化育苗。

4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技术流程图

DB22/T3474—2023

2

1

1育苗(见5)

2移栽(见6)

3田间管理(见7)

4追溯方法(见8)

图1羊草菌根化育苗栽培技术流程

5育苗

5.1育苗土准备

5.1.1基质

选农田土过2mm网筛,河沙与农田土体积比为1:3混合。

5.1.2消毒

30%硫酸亚铁干粉均匀混入基质,比例为3%。

5.2种子处理

5.2.1净种

采用风选或机械清洗方式,清除土块、空瘪的种子、羊草茎叶等杂质,种子净度在90%以上。5.2.2消毒

先用10%的双氧水对羊草种子进行消毒10min,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捞出。

5.2.3浸种

把消毒后的羊草种子在25℃~30℃温水下浸种24h,或者4%硝酸钾浸种24h,发芽率在50%以上。

5.3菌剂

把摩西球囊霉、地球囊霉和近明球囊霉3种菌种等比例混合,有效活菌数0.2亿/g以上。

5.4容器苗

5.4.1营养钵

规格为直径16cm,深度16cm,宜选可降解营养钵。

5.4.2菌剂施入量

DB22/T3474—2023

3

每个营养钵中放入30g菌剂。5.4.3菌剂施入深度

菌剂放置在距离播面5cm。

5.4.4播种方式

每个营养钵中均匀播种20粒~50粒,覆土2cm~3cm。

5.4.5营养钵苗管理

播种完成后浇透水,每3d~5d浇1次水,温度保持20℃~25℃。

6移栽

6.1选地与整地

6.1.1选地

选择羊草草地退化地块。

6.1.2整地

穴状整地,规格为20cm×20cm×30cm,将穴内的土块打碎,捡出杂物。

6.1.3整地时间

在移栽前1年秋季或者羊草移栽前完成。6.2时间

宜在生长季移栽。

6.3密度

株行距100cm×100cm。

6.4移栽方法

苗高于10cm时进行移栽。四周覆土4cm~5cm,踏实。不可降解营养钵应去除钵体。6.5补栽

当年成活率低于75%时应进行补栽。

7田间管理

7.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