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pdf

发布:2025-03-24约5.4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第1页

通络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

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摘要通络按摩法强调人体解剖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在每次的按摩

过程中应注意捋顺理直肌肉,并对其附着点进行拨理,结合中医经

络学理论,注重全身的调养。通络按摩法是对传统中医按摩理论的继

承与创新。

关键词通络按摩法解剖经络相关性应用

通络按摩法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的刘桂华老师在

广泛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总结、创新,并进行了

多年实践后提出的按摩理论。刘桂华老师虚心好学,善于研究,对患

者极具同情心,她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利用按摩特长积极为病

人服务,为运动员服务。实践证明,通络按摩法对运动员的肌肉养护

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对普通人群的健康保健,对极限运动员的体

能恢复,对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的机能改善与健康恢复均有明显效果。

1通络按摩法的基本理论

1.1基本思想

1.1.1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密切相关,结构

的改变导致功能的紊乱。人体的每一组织结构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特

定的结构,伤病的发生根本在于结构的改变,位置的改变。骨伤或筋

伤,如骨折、脱位、扭伤、拉伤、挫伤等,均是因为结构、位置的改

变。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受阻。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通络”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通过各种手段解除阻碍,纠正这些错位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第1页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第2页

的组织结构使其回位,促进受伤的组织结构的恢复。然后才能达到疏

通经络的目的。

按摩通过调养全身的气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改善组织间的

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使

组织器官能够得到濡养,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最终达到修复、改善

组织结构的目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结构位置改变均会引起伤病,通过按摩理、

推、捋等手法将其捋顺理直,便可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疼痛得以缓

解或消失。

充分发挥按摩疏通经络的功效,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

使气血周流,调和而达到机体的阴阳平衡。按摩后当使受术者感到肌

肉放松、关节灵活,疲劳消除而精神振奋。长期坚持,则提高机体免

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1.2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组成人体的各个局部都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并互相影响的。局部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局部的阻滞必然会

影响到人的整体。强调手法的实施应注重局部与整体调节的辩证关系,

局部畅通才能实现整体的畅通,而整体的气血运行顺畅又可以给局

部带来更多的营养。

1.2手法特点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中医经络学理论为

依据,其主要特点如下:

1.2.1按摩的手法都强调从拨理骨面上的肌肉附着点开始。并

沿肌肉走行方向梳理肌肉,使肌肉较快地得到放松,改善肌肉的工

作状态。

1.2.2在神经、血管的走行之处施以适当手法,软化梳理神经、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第2页

按摩法的理论与应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第3页

血管的外周环境,改善神经的传导和调节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

陈代谢。

1.2.3吸收人体经络学知识,沿14条经络线的分布,找出与

人体健康有关的敏感点即经络穴位,并筛选出人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