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矩形、菱形、-正方形复习.doc

发布:2017-05-03约6.3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矩形、菱形、正方形复习课》 课标要求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究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二、教材分析: 特殊四边形这部分知识是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关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是解答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证明和计算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以矩形为背景的折叠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结合这几年中考试题分析,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内容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但更多的是证明题、求值计算题、条件探索题、几何动态问题与函数结合的问题。 2.2013年中考估计有加大题量的趋势,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与轴对称、旋转及平移等知识结合考查,许多有一定难度的新题、活题、压轴题将出现,试题强调基础,源于教材,变中求新,着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别方法,会灵活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要注意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2.在复习时要总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殊规律和添加相应的辅助线的方法,将所求的结论转化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思考,要注意寻找图形中隐含的相等的边和角.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2、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解决问题。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领悟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 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感受成功,并找到解决特殊平行四过形问题的规律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与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归纳和总结 学习方法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基 础 回 顾 1.(2012江苏南通)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cm,∠AOD=120o,则AB的长为【 】 A. A. cm B.2cm C.2 cm D.4cm 2.(2012福建厦门)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若∠BAC=50°,则∠ABC等于【 】 A.40° B.50° C.80° D.100° 3. (2010湖北孝感)已知正方形ABCD,以CD为边作等边△CDE,则∠AED的度数是 . 4.(2012贵州黔南)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B=CD B.AD=BC C.AB=BC D.AC=BD 5.(2012广西河池)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以线段AB为边的菱形,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能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 】 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 (2011湖南湘潭)下列四边形中,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正方形 C.等腰梯形 D.矩形 课前独立完成 通过课前热身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体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学生课上回答每个题目用到的知识点,并并填知识网络, 时间:5分钟 活动二: 网 络 构 建 勇 勇 攀 高 峰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针对基础回顾的完成情况,填写有关知识网络,完成网络构建) 概念再现, 知识梳理。 时间:3分钟 活动三: 变 式 深 化 1.(2012山西省)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AE⊥BC于点E,则AE的长是【 】  A B C D  A B C D 2.(2012江苏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是【 】 A.4 B.6 C.8 D. 10 3. (2012湖北黄冈)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 矩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