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与利率.ppt

发布:2017-08-15约6.19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apter3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信用(信用概念、形式、工具、作用) 利息与利息率(概念、种类、决定因素、影响) 利率理论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 1.信用的社会学解释:诚信 2.信用的经济学解释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 名次 国别(地区)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人均GDP:2007年中国排名第104,比2005年143位,2006年128位年进步了不少。 第一节 信用 二、信用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国家信用 5.消费信用 6.国际信用 第一节 信用 三、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演变 2.信用工具种类 (1)短期信用工具 (2)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 (3)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 第一节 信用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促进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3.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4.调节经济结构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1.利息的含义 节欲论 时差利息论 流动偏好论 马克思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2.利息来源 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1.含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2.利息率的计算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计算可分: (1)单利法 S=P(1+r×n) (2)复利法 (一)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也称中心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 2、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借贷资金市场上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的利率。 官定利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组织,如银行同业公会等所决定的利率,是行业公定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式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