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民调解概述内容.docx
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
(ADR)
周建华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第四章
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1人民调解
目录
1人民调解的定义2人民调解的立法3《人民调解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4
4
我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
民间性专门性
民间性
专门性
行政性
行政性
准司法性
准司法
性
司法性
5
5
我国的三大调解类型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6
6
一、人民调解的定义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
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法》第2条】
7
7
二、人民调解的立法
①1954年,《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
②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4条
③1982年,《宪法》第111条
④2010年,《人民调解法》
8
8
三、《人民调解法》
1.人民调解的性质
2.人民调解的功能
3.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
4.人民调解的原则
5.人民调解的程序
6.人民调解员
7.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9
9
1.人民调解的性质
群众性
群众性
公益性自治性
公益性
自治性
10
10
2.人民调解的功能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纠纷预防和解
纠纷预防和解决
传承文化、道德和社会组织
11
11
3.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开放性
《人民调解法》第8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34条
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法有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12
12
4.人民调解的原则
自愿
自愿
不妨碍诉
不妨碍诉权
合法
13
13
5.人民调解的程序:调解适宜原则
《人民调解法》第22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14
14
6.人民调解员:选任宽松
《人民调解法》第14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
15
15
7.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调解法》第31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16
16
司法确认程序
《人民调解法》第33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
17
司法确认案件数量逐年增长
司法确认案件数量逐年增长
2018年25万余件2019年35万余件
2018年25万余件
2017年19万余件
18
18
思考
《人民调解法》是否应当修改为一部综合的民商事调解法?
1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