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2.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说课稿岳麓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主要围绕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后,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近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分析近代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如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二: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探讨近代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民族意识、民主观念、科学观念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进步。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变化的复杂性。由于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生活方式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二:近代中国社会观念变迁的局限性。在分析近代中国社会观念变迁时,要注意到其局限性,如封建残余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历史现象。
-难点三:近代中国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何影响社会观念的变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迁又如何反作用于生活方式,从而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岳麓版必修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集、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讨论成果。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立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近代生活变化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近代中国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
-举例说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例,如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方式变化,帮助学生具体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如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国内社会变革等。
3.活动体验(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模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场景,如穿着近代服饰、品尝近代饮食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约15分钟)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如民族意识、民主观念、科学观念等。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5.工作坊活动(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展示板或小报。
-教师指导: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6.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个别辅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和影响。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作业需在下次课前完成,并提交给教师。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书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等。
-近代中国历史档案资料:如《晚清海关档案》、《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报告》等。
-近代中国历史图片集: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的历史图片。
-近代中国历史视频资料:如《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等纪录片。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的书籍,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档案研究:指导学生查阅历史档案资料,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细节。
-图片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图片,观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如服饰的演变、居住环境的改善等。
-视频观看: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感性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