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液体之液体的表面张力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2.5液体之液体的表面张力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5液体之液体的表面张力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的“2.5液体之液体的表面张力”。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掌握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液体性质,提高物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表面张力的成因。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液体表面张力现象。
3.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释自然现象中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如压力、压强、液体的压强等,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他们对液体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一特殊现象,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二学生对物理学科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通过理论推导来理解物理现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液体的表面张力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二是分析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三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将表面张力的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物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表面张力现象的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肥皂水、玻璃棒、表面活性剂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整洁,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展示水滴在各种表面上的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滴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的形状差异。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为什么水滴在玻璃板上形成球形,而在泥土上则摊开?
3.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液体性质,思考是否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能的解释和猜想。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讲解表面张力的定义,解释其成因和表现。
2.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如温度、液体的种类等。
3.实验演示:进行肥皂泡实验,展示表面张力的实际效果。
4.理论推导:简单介绍表面张力的数学表达式,解释其物理意义。
5.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巩固学生对表面张力概念的理解。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解答疑问。
3.全班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反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表面张力的存在。
2.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学生报告:每组学生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问题解决:提出与表面张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表面张力原理设计新的产品或设备。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表面张力的意义和应用。
2.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时间:共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液体表面张力的应用》选自《科学世界》杂志,介绍了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肥皂泡、防水材料等。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摘自《化学通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如何影响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与生物体的关系》一文,摘自《生物科学进展》,分析了表面张力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如昆虫足的粘附、细胞膜的稳定性等。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上述拓展材料,深入了解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