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精选】.doc

发布:2018-09-24约6.5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欢迎光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11—20各数的认识》 主备人:李义顺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题20以内的加法、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写数、个位和十位顺序和大家小孩数数、读数 写数、个位和十位 顺序和大家小孩 数数、读数 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解决问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解决问题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材提供了一幅学具图,供学生使用。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家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熟练会读、会写11—20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掌握“数位”和“计数单位”。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 课时完成 六、突破方法: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11~20的数概念。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 个一组成。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使 用 者 再 创 及 反 思 教 学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二、 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新授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 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 揭示课题 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 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说数(11 15 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学生数数。 学生齐数。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研究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使 用 者 再 创 及 反 思 教 学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