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激素的作用特点 (1)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能有选择地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在完成调节作用后,即发生代谢性失活。 (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作为信号分子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如含氮类激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 2.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 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3.研究动物激素与内分泌腺功能的常用方法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丸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 (2)比较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就应该采用饲喂法。 例 3 (2015·江苏锡常镇调研) 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 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 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中所示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同时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某人体内含有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此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 (“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 病。 (3)胰岛素由 细胞分泌,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可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的调节。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 【答案】(1)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 葡萄糖的利用(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2)细胞间信息交流(传递) 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自身免疫 (3)胰岛B 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反馈调节 【解析】(1)图中显示: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了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此外,细胞内储存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方向移动,结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也就是说对血糖的三条去路都有促进作用,对照图示,图中没有体现出的作用是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2)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某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说明因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而不能发挥作用,若给此人注射胰岛素不能达到有效调节其血糖的目的,由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反之则降低,故而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和神经都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所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激素)调节。又知,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变式3 (2015·河南郑州一模)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答案】B 【解析】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神经系统→胰岛→胰岛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A项正确;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外刺激直接通过神经系统到达效应器,使手缩回,B项错误;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神经系统→肾上腺→肾上腺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项正确;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D项正确。 1.体液免疫与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