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doc

发布:2017-05-29约8.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精选范文: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共2篇)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我国自1994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全国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在不断学习研究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当今的农村中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就目前来看,农村中学中受过心理辅导专业训练的老师奇缺,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中学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都要通过班级这个最基层的单位去落实,而班主任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与管理者,说到底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为此班主任老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既然如此,班主任老师应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现结合自己几年来的班级工作实际粗浅的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第一,班主任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关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水平。 班主任老师虽然大多是大学毕业,在校时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对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却知之不多,所以,为胜任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明确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目标及措施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便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工作。为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班主任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人(或者说应是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否则,又怎能谈到教育别人?班主任作为一种积极的、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ldquo;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意志、感情、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rdquo;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也最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地烙印,或是创伤,或是产生巨大的力量。(班主任 )基于此,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或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的教育也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由于自身心理存在着问题,在处理班级中的某些问题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果不但没教育好学生,反而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形成的。 那么,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心理品质呢?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爱护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学生,而应一视同仁,不偏袒优秀生,更不能歧视后进生。班主任的爱是关系到心理素质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爱才能使学生ldquo;亲其师,信其道rdquo;。 2、增强心理承受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消除精神压力。中学阶段,既是学生个体发育过程中充满生机的阶段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激的危险年龄阶段,他们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有时会对老师不满甚至对抗,此时班主任老师只有克制自己、宽以待人,才不至于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即自尊、自信、坚毅、刚强、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其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持之以恒,知难而进。 4、善于理解别人,乐于与人交往,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既能ldquo;自我接纳rdquo;,又要接纳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 5、具备积极的稳定的情绪。积极的稳定的情绪是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当心境不好时,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可借题发挥,把学生当成发泄的对象;当心情好时,也不可过分激动,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既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智。 6、培养良好的性格。开朗、乐观而又稳重是班主任老师的特殊性格要求。 第三,班主任老师除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中学时代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产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再加上社会生活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面临许多困惑、焦虑和压力,班主任不但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更要在班级工作中予以及时教育,并与其它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班主任可以采取召开主题班会、举办讲座、进行心理辅导、个别心理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专项的教育,同时还应注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