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蜀道难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4.docx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说课稿苏教版必修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蜀道难》结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以古典诗词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通过分析诗中意象、语言、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达到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感知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蜀道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运用及其所表达的情感;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1.深入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解决办法:1.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2.结合课文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3.采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直观感受;4.设计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逐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先由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设计“诗中行路”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体验蜀道之难,增进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蜀道风光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诗歌鉴赏小擂台”游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蜀道难》。这是一首描写蜀道艰险的古诗,也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阅读一遍这首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学生)阅读完毕,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理解。
二、解读主题
(老师)好的,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我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感叹和对英雄豪杰的赞颂。
(老师)很好,这首诗的确反映了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感慨。那么,在诗中,李白是如何表现蜀道的艰险的呢?
(学生)在诗中,李白通过描绘山川的雄奇、险峻,表现了蜀道的艰险。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诗中的意象,看看李白是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蜀道的艰险。
三、分析意象
(老师)首先,我们来分析首联“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的“危乎高哉”和“难于上青天”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这里的“危乎高哉”表现了山势险峻,而“难于上青天”则强调了蜀道的艰险。
(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分析颔联“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里的“蚕丛”和“鱼凫”分别代表了什么?
(学生)这里的“蚕丛”和“鱼凫”代表了古代蜀国的传说,说明蜀国历史悠久。
(老师)说得对。那么,这两句诗对表现蜀道的艰险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蜀国历史的悠久,突出了蜀道的艰险。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分析颈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里的“四万八千岁”和“不与秦塞通人烟”又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四万八千岁”表现了时间的久远,“不与秦塞通人烟”则强调了蜀道的隔绝。
(老师)很好。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时间久远和隔绝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蜀道的艰险。
四、品析艺术特色
(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品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首先,从修辞手法上来看,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老师)很好。那么,这些修辞手法对表现蜀道的艰险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夸张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蜀道的艰险。
(老师)说得对。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首诗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老师)很好。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韵律。这首诗的韵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首诗的韵律舒缓,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
(老师)说得对。综上所述,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结构和韵律方面。
五、总结提升
(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蜀道难》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首诗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感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多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生)谢谢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
(老师)今天的作业是:
1.深入阅读《蜀道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