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國中基測與多元入學宣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發展階段 87 - 89 規劃研究期 90 - 93 推動實施期 94 - 98 過渡發展期 99 – 穩定實施期 學生學習經驗改變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 基本學力測驗 目標 在維持制度公平的前提下,降低 入學考試對國中教育的不利影響 用途 作為各種多元 入學重要依據 目的 評量學生能力 及其發展潛能 考試時間 第一次測驗:94年5月28日、29日 第二次測驗:94年7月9日、10日 基本學力測驗 一、基本學力測驗簡介 * 測驗時間、題數 各科測驗時間均為 70 分鐘,題數如下: 國文科:45 ~ 50題 (94年作文不考) 英語科:40 ~ 45題(聽力題暫緩) 數學科:30 ~ 35題 社會科:60 ~ 70題 自然科:50 ~ 60題 各科測驗題數以學生能於測驗時間內 從容完成作答為原則。 * 測驗題型 五科均採「四選一」選擇題 包括「單題」及「題組題」兩類 註: 不倒扣、沒複選。 * 基本學力測驗考試科目與計分 國文 英語 數學 社會 自然 每一科最高分60分,最低分1分 五科合計滿分300分,最低分5分 以答對題數經由量尺分數轉換 與答對那些題目無關 每科都不能放棄 閱讀能力要提升 * 基測命題原則 94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各科試題之取材,以學生學習及生活經驗為主要來源。各科所要測驗的能力與內涵,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中階段的能力指標為依據。各科試題取材之一般性原則如下: (一) 以能經由紙筆測驗評量之能力指標為主 (二) 以評量學生所習得之基本能力為目的 (三) 以符合綱要不涉及素材(版本)之選取為方針 * 取材原則(一):以能經由紙筆測驗評量之能力指標為主 採用紙筆測驗所能評量的能力指標,期能客觀、公平的實施基本學力測驗。 註: 迴避主觀、情意態度類及需現場實作性指標。 * 取材原則(二):以評量學生所習得之基本能力為目的 採用基礎、核心及重要的能力指標,期能可靠(信度)、有效(效度)的評量學生基本能力。 註: 「基本」就層次而言, 指基礎、核心、重要的,而非高深、外圍或細微末節的;就範圍而言,指完整、周延的,而非偏狹或殘缺的。 * 取材原則(三):以符合綱要不涉及素材(版本)之選取為方針 準備國中基測,是否要讀很多版本? 基本學力測驗內容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的能力指標,學生無論使用哪一版本教材,只要能習得基本能力,皆足以應考基本學力測驗。 沒有統一教材,基測命題如何公平? 在公平性的考量上,考生答對試題的機會,不會受到該題命題指標以外的因素所影響,因此命題上會避免「因版本選用的不同而產生的作答差異」。 * 以符合綱要不涉及”版本”之選取為方針 準備國中基測,是否要讀很多版本? 基本學力測驗內容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的能力指標,學生無論使用哪一版本教材,只要能習得基本能力,皆足以應考基本學力測驗。 沒有統一教材,基測命題如何公平? 在公平性的考量上,考生答對試題的機會,不會受到該題命題指標以外的因素所影響,因此命題上會避免「因版本選用的不同而產生的作答差異」。 * 量尺分數與答對題數對照表以九十三年第一次學測國文科為例 量尺分數 答對題數 60 48 55 47 47 44 30 34 2 12 1 0 * 基測分數通知單上所提供的“PR值”代表什麼意思? PR值(又稱為百分等級),是先將該次測驗所有考生的量尺總分排序後,依照人數均分成一百等分,該生大約會落在第幾個等分中。 若某位考生的PR值為95,即表示該生的分數高於該次測驗全國約95%考生。 93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的總人數是313239,每個PR約包含了3132人 * 分數281分、PR值99 1.該生的分數高於該次測驗全國約99%考生 2.281分以上全國人數約3132人 (全國報考人數313239人除以100等分) * 升學學校類型 一、高中 二、綜合高中 三、高職 四、五專 * 綜合高中 特色 高一上普通高中課程 高二開始依學生興趣選讀 該校所開設的各項學程 * 如何取得高中高職五專入學資格(第一階段部分)主辦學校:曾文家商 * 甄選入學 數理、語文資優、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園藝、護理等特殊班適用 術科考試 適用部分的學生 學測分數(最高佔50%)+術科分數+在校表現 * 申請入學(一般生適用) 限制:只能申請學生就讀國中所在的聯招區學校 (復興國中屬於高中職台南聯招區) 申請方式: 分高中申請入學及高職申請入學 (只能針對一所學校分別提出申請) * 五專甄選入學 可同時參加南區五專甄選、中區五專甄選、北區五專甄選,但只能針對各區一所學校提出申請 使用南區五專甄選入學報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