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一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ppt

发布:2019-12-22约2.02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考题精练 1.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 0.6mol · L -1 NaOH水溶液,②20ml 0.5mol · L-1H2SO4水溶液,③30ml 0.4mol · L-1HCl水溶液, ④40ml 0.3mol · L-1HAc水溶液, ⑤50ml 0.2mol · 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 ⑤﹥④﹥③﹥②﹥① * * 1. 化学用语   (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 【考点简析】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3. 化学中常用计量   (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2)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 mol-1)、气体摩尔体积(L· mol-1)的含义。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 ·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1:(重庆市二诊)A、B、C三种物质各15克,发生如下反应:A+B+C→D,反应停止后生成30克D,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克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后,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9克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6克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克 【点题剖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衡定律,第一次反应后,B、C均有剩余;再加入A,反应后只余C,说明整个反应中A、B、C的质量比为5:3:2。 答案:D 例2:(2001年京、皖、蒙春季)氯的原子序数是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5Cl原子所含的质子数是18 B.1/18 mol的1H35Cl分子所含的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g的35Cl2气体的体积是2.24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g ·mol-1 解析:Cl原子中质子数为17,这是由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决定的,选项A错;选项B中,每个1H35Cl分子中含有18个中子,显然选项B正确;选项C中的气体没有说明条件,自然不能套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选项C错;选项D中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故35Cl2的摩尔质量为70g ·mol-1 ,故选项D正确。 答案:BD 例3: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B.25% C.30% D.35% 分析:在化合物X2Y和YZ2中,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Y :2X=40 :60(2:3),Y:2Z =50 :50(1:1);而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分别为:Y:X=4:3,Y:Z=2:1(4:2);故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4:(3×2+4+3×2)×%=25% 答案:B. 例4.(2001年上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 2mol · L-1 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其结构微粒数之间关系的掌握程度。选项A中的“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也就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 · mol-1 来把一定体积的辛烷转化为物质的量,因此选项A是明显不正确的;选项B中,18g水相当于1mol水,而每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故选项B正确;选项C有一定的迷惑性,46gNO2相当于1mol,每个NO2有3个原子,则46gN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从NO2和N2O4的关系中可以看出,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也应为3NA,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只要学生知道硝酸镁化学式为Mg(NO3) 2,很容易判断出该选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A D 2.在反应X + 2Y = R + 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是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16∶9 B.23∶29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