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知识Ⅱ.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2018-4-7 * 近10年来,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核苷类药物的不断研发上市,以其确切的抗病毒疗效,几乎可以说使慢性乙肝的治疗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拉米夫定到阿德福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的耐药变异问题也提供了出路,使一些谈“变异”而色变的患者终于也露出了放心的微笑。核苷类抗病毒药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慢性乙肝的治疗进程,标志着慢性乙肝的治疗目前已进入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的治疗时代。 但是,抗病毒药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非杀灭(清除)病毒,并不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慢性乙肝的持续性感染问题,并且还存在长期用药的耐药性以及停药反跳等问题,故在开始治疗前应该审慎负责的考虑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病人及病情做全面评估。一旦决定治疗,在当前药物所能达到的有限治疗水平下,则必须有清晰的、规范的、符合实际的、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和策略,对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可能产生的耐药性作出早期预测,并及时或事先调整治疗方案,以期使患者得到疗效确实、且持续稳定的治疗。 (1)拉米夫定:为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 优点 ①抑制HBV作用快而强。 ②毒性低,不良反应轻。 ③使用方便(口服)。 缺点 ①须长期治疗,难以确定疗程。 ②治疗后未出现HBeAg血清转换者,停药后易复发,并可能致病情恶化。 ③长期治疗可发生耐药变异,以致病情再度活动。 适应症(治疗对象) 1)已批准的治疗对象(我国2003年SFDA批准): ①ALT≥2ULN,并持续升高至少1个月,或6个月内反复升高者。②HBV-DNA≥105,即病毒复制活跃者。③未出现肝硬化者。 2)建议治疗对象: ①肝硬化病人(代偿或失代偿期)。②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肝病人。③接受肝移植和肝移植后病人。④儿童慢性乙肝病人:有抗病毒指征的年龄≥12岁,体重≥35kg的患儿。 (注:国内对12岁以下儿童暂不推荐使用。) 疗程:原则上至少1年以上,但强调疗程个体化和长期性(即疗程难以确定)。 ①治疗前HbeAg阳性病人,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即肝功、HBVM、HBV-DNA)完全应答者,建议至少再继续用6个月,其中间隔3个月复查一次,仍维持完全应答者可停药观察。 ②治疗前HBeAg阳性,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部分应答者,继续用药直至完全应答后,再继续用药,至少间隔6个月复查2次,仍完全应答可停药观察。 ③治疗前HbeAg阴性者,疗程至少2年,或综合疗效完全应答后,至少间隔6个月的3次化验均示HBV-DNA阴性、ALT正常可停药观察。 ④无论治疗前HBeAg阳性或阴性病人,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仍无应答可改用其它有效抗病毒药。 ⑤肝硬化无固定疗程,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 监测和随访 治疗开始后每月查肝功一次,连续3次,后改3月一次。HBVM和HBV-DNA每3月一次(有条件者最初3个月亦可每月一次)。 随访应于停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3~6个月一次,主要复查肝功、HBVM、HBV-DNA至少随访12个月。 耐药突变(YMDD变异)的处理及影响因素 发生耐药突变后一般可换用ADV,二者应合用1-3个月后再停LAM,即ADV“到位”后再停LAM,此称之为“ADV挽救治疗”。 影响变异因素主要有:①治疗前AUT及HBV-DNA水平,②男性③高体重④免疫抑制(低下)病人⑤HBV基因型为C型者(有材料证实停药1年内复发者86%为C型)。 (2)阿德福韦酯 特点 ①对野生株HBV及变异株HBV(特别是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安全性大(治疗2~3年仅2-3%患者血肌酐上升≥0.5mg/dl),适合长期用药; ③耐药发生率低:治疗1~3年时发生率分别为0%、3%、5.9%; ④可有效抑制LAM变异株。 适应症 ①成年人慢性乙肝; ②LAM耐药者(即YMDD变异者); ③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因其复发率高,疗程长。 疗程 基本同拉米夫定。实际上无肯定的推荐意见,只有理论上的停药时间,实践中应谨慎。 (3)恩替卡韦 美国FDA去年3月底批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