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赜.pdf

发布:2025-03-24约1.43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6卷第3期安顺学院学报Vol.26No..3

2024年6月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Jun.2024

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

黄书嫔

(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钦州535011)

摘要: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互联、互通、互补。在遵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从育人思想、平台、环境、活动等四个维度处理好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与教育的价值理性之

关系、人工智能推送的个性化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之关系、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过载与受教

育者有限记忆储存之关系,推进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互融,能有效提升高校隐

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吸引力、感染力、践行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24)03—0065—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一、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

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内在契合点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

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在以习近平同志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构建课

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

的重视进一步提升。赵建超基于数据化思维、视觉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

思维、时效思维等维度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隐性程育人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九大育人体系更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2武文颖、侯庆敏基于思多体现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

想政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区别、议程设置、网推动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方式、手段等

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载体、人文关怀四个维度提方面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专家

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注重网络道德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功能在文

内化。3]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独立性、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育人体系中

自主性、创新性愈发强烈,他们通过智能手机、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等智能工具自主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人工智能(一)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

为高校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技术、教育一体化互联

新手段、新思维,推动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供人工智能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引人人工智

给端的供需结构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能基础设备,通过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人

育的主体性,不断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工智能下形成的“大成智慧工程”实现万物互联,

方法的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促进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大工程的建设

育的引领性、精准性、有效性。2019年5月,习及高校“大思政”格局的融合。人工智能推动高校

近平总书记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时指工作人员在组织、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一体化

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互联,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介体、环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体等以数字化、符号化、一体化育人体系呈现。在

创新。”[为此,函须加快人工智能与高校隐性思想主体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员育人,人工

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与路径研究,推动高校隐性思智能推动高校从学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

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发展。院、班级、社团等组织实现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管

收稿日期:2023—11一28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研究”(21BKS032)。

作者简介:黄书嫔(1996一),女,壮族,广西钦州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安顺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理,推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协调组织的育服务机器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