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T 618-2005 金鳟养殖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2-28约2.6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5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18—2005

金鳟养殖技术规范

2005-06-10发布2005-06-1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618-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彩利、刘学军、张耀红、候海翔、张黎。

I

1

DB13/T618—2005

金鳟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鳟(Salmogairdneri)成鱼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金鳟成鱼的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比肝重

肝脏重量与去内脏后鱼体重之比的百分数。

4环境条件

4.1空气条件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2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夏季水温不超过23℃的水库底排水、地下水、涌泉水、溪流水等;水质应符合GB11607、NY5051的规定。

5池塘

5.1池塘类型

流水式土池和流水式水泥池。

5.2池塘结构

池塘排列以并联方式为主;串联最多不超出两级,跌水高度不低于0.5m;池底进水处至排水处的波降比为0.15%~0.2%;池形长方形,长宽比为8:1~10:1,面积在140m2~200m2为宜,池深1.0m左右。

5.3闸涵

5.3.1注水

设置两道闸栅,第一道控制进水量,第二道为拦鱼栅。

5.3.2排水

2

DB13/T618—2005

设置三道闸栅,由里及外依次为拦鱼栅、排水闸、水位控制闸。排水闸控制底部15cm~20cm高度

排水。闸栅总宽为池宽的1/3以上。

6鱼种及放养

6.1鱼种质量要求

6.1.1感官要求

大小整齐,体质健壮,反应灵敏,体色金黄纯正。

6.1.2肝脏要求

肝脏紫红或鲜红,比肝重在0.96%~1.41%之间。

6.1.3规格

以养殖周期而定,一般在70g/尾~150g/尾。

6.2鱼种放养量

放养量根据注水量、换水率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决定。按0.1m3.s1/667m2流量养殖计,放养量一般

为40尾/m2~50尾/m2,串联池塘的第二级降低5%~10%。

7饲养管理

7.1投饲

日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9:00~10:00,16:00~17:00,严防过饱。日投饵率见表1。

表1金鳟鱼日投饵率(%)

水温℃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g

g

鱼种重

70~100

0.8

1.0

1.2

1.4

1.6

1.8

2.1

2.4

1.5

100~200

0.6

0.8

0.9

1.1

1.2

1.4

1.6

1.8

1.1

200以上

0.5

0.6

0.7

0.8

1.0

1.2

1.3

1.5

0.7

注:水温指日平均水温。

7.2水质调控

7.2.1水温

夏季采用搭遮阳篷、冬季采用补充地下水等形式调控水温维持在12℃~20℃。

7.2.2水质

7.2.2.1注水率

保持池塘注水率在10L/(Kg.s)~15L/(Kg.s)。

7.2.2.2溶解氧、氨氮

采用跌水、曝气、机械增氧等措施,增加溶氧至5mg/L以上,降低氨氮至0.0075mg/L以下。7.2.2.3浑浊度

采用过滤、沉淀、及时清淤等方法降低泥沙、污物等悬浮物含量,增加水体透明度。

8鱼病防治

8.1预防

8.1.1水体曝气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通过自然落差跌水曝气或动力机械扬水曝气。

8.1.2放养消毒

鱼种投放前用3%~5%食盐水浸洗5min。

3

DB13/T618--2005

8.1.3定期投喂药饵8.1.3.1大蒜素

每100Kg鱼每天添加含量10%的大蒜素50g,制成药饵,每月一次,连续投喂6d。

8.1.3.2土霉素

每100Kg鱼每天加入3g~4g土霉素制成药饵,每月一次,连续投喂5d。

8.2常见鱼病及其治疗

常见鱼病主要症状及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