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625-2005 梭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ocx
B5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25—2005
梭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2005-06-10发布2005-06-1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625—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李全振、辛月霖、杨树娥、王合全、鲁松、李怡群。
I
1
DB13/T625-2005
梭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梭鱼(Lizahaematocheila)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梭鱼的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SC/T1008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3年第31号令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环境条件
3.1场地的选择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周边3km内无污染源。
3.2水质
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淡水养殖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海水养殖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
3.3池塘要求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东西走向;面积0.5hm2~2hm2;池深1.5m以上,越冬池2m以上;池底平坦,以3‰~5‰的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底质以泥质或泥沙质为宜,淤泥厚度不超过20cm;设进排水闸门、拦网等,排水口一端设集鱼沟。
4放养前的准备
4.1清池消毒
鱼种入池前15d左右进行清池,药物清池按SCT1008的规定进行。
4.2进水、施肥
鱼种投放前5d~7d,将池水加深至1m左右,施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2000kg/hm2~4000kg/hm2)或化肥(氮肥3g/m3~6g/m3,磷肥0.3g/m3~0.6g/m3)。在肥料结构中,应以有机肥为主。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2
DB13/T625—2005
5鱼种放养
5.1放养条件
池塘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放养,放养温差不超过2℃;盐度0~38,盐度差不超过5;透明度以20cm~30cm为宜;pH值7.6~9.0。
5.2鱼种质量要求
鱼种规格50g以上,大小整齐,无伤残、无病害、无畸形,游动活泼。
5.3鱼种运输
采用容器带水充氧运输,密度1500尾/m3~2000尾/m3。跨区调运应经检疫。
5.4鱼种消毒
鱼种入池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用高锰酸钾20mg/L浸浴10min~20min,或30mg/L聚维酮碘(1
%有效碘)浸浴5min。
5.5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根据鱼种规格、养殖方式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规格为50g~75g的鱼种单养放养密度为12000尾/hm2~20000尾/hm2,混养放养密度为5000尾/hm2~12000尾/hm2。
6饲养管理
6.1水质管理
每10d~15d(高温季节7d~10d)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1.5m以上,后期适当换水;每0.5hm2~1.0hm2配备2kw~3kw增氧机一台,视天气及鱼的活动情况酌情开机,使池水溶氧量不低于4mg/L;可不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每隔5d~10d追施肥料一次,追肥量一般为首次用量的1/4~1/3,可视池水肥度灵活掌握。
6.2饲料投喂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6%,应根据鱼体规格、水温、天气、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6.3巡塘
每天早、中、晚巡塘,观测水温、盐度、溶氧、pH值、透明度等理化指标,观察水位变化和鱼的
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4生产记录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和“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