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讲义)-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内蒙古专用).docx
记叙文阅读之文章标题的作用(讲义)
第一部分˙考情前沿
课标要求
考查形式
考题趋势
第二部分˙考点直击
答题技巧
真题试炼
第三部分˙对点练习
考情前沿
一、课标要求
学生需要掌握从多个角度分析标题作用的方法。标题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核心;标题也可以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文中的人物、事件等要素;此外,标题还能揭示文章主旨,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深入探究文章内容。
二、考查形式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例如“文章以XX为题有什么作用?”“文章以XX为标题有什么好处?”“XX标题与XX标题相比有什么妙处?”
2.标题补充。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标题或拟写标题。
三、考题趋势
(一)探究性和开放性增强: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总结规律;或者给出一个标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其可能的作用,答案不唯一,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思维的拓展。
(二)深度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挖掘其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等深层内涵,能够准确把握标题与文章主题、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综合分析能力:对于标题作用的考查,不再局限于单一作用的分析,而是需要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表达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全面阐述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考点直击
一、答题技巧
1.内容角度:思考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主要事件、描写对象等。如《背影》,直接点明了文章主要描写对象父亲的背影,让读者对文章核心内容有初步认知。
2.结构角度:判断标题是否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如《羚羊木雕》,“羚羊木雕”作为线索,串联起围绕它发生的借、送、追等一系列事件,使文章结构严谨。
3.情感角度:分析标题是否蕴含作者情感。像《我爱这土地》,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4.读者角度:考虑标题是否能激发读者兴趣。新颖独特、富有悬念的标题能吸引读者阅读。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以疑问句式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
【2024内蒙古兴安盟一模】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而草秫,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大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桶水,我趴到桶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是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