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课件).pptx

发布:2025-02-28约8.56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课件)

一、MODS得概念1973年Tilney等[1]报道了18例腹主动脉瘤成功切除后并发“序贯性系统衰竭”,其中17例死亡,引起了医学界得重视。1975年Baue[2]把这一综合征称之为“序贯性进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1977年Eiseman等[3]首先使用了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得名称,并沿用至今。

在继后十年得文献中该综合征得名称繁多,学者们从临床不同得角度曾提出过各种不同得命名,如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多器官系统衰竭(MultipleOrganSystemFailure,MOSF),多内脏衰竭综合征(Syndromeofmultipiseralfailure),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Secondaryorgandysfunction),多脏器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Syndrome)等。

1988年我国学者邵氏等[4-5]首先在杂志上发表了有关MOF得概念与诊断标准文章,为在我国开展MOF得研究吹起了进军号。1991年国外学者Bone[6]认为MODS与不能控制得感染有密切关系,而提出将该综合征命名为“脓毒病综合征”。1992年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有必要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更名为“脓毒反应+器官功能不全”,以利于早期诊断。

“failure”这一静态词,在概念上具有机械性与局限性,即过于强调器官衰竭这一MOF得终点,而不能全面反映MOF得临床特征与发生发展过程。“dysfunction”含有由轻入重得动态意味,较清楚地指出正常功能得损伤,更准确地反应出综合征进行性与可逆性得特点。所有MOFS都具有MODS,但并非所有MODS都就是MOFS。

随着人们认识得深入,渐趋一致瞧法就是机体炎症失控导致器官损害,多种介质参与就是发病得关键,本质上应视MODS为一种“介质病”。1987年Cerra等[11-12]逐步引入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高代谢反应”、“代谢器官衰竭”等一整套全新概念,构成“SIRS/MODS”综合概念。

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与危重病急救医学学会(SCCN)在芝加哥联合召开讨论会。1、将多脏器衰竭(MOF)得命名改为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2、正式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3、提出SIRS与MODS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得新概念;4、界定了SIRS在有或无感染得情况下均可发生。

Demling[14]作了这样一种结论:70年代,损伤→感染→脓毒症→MOF;90年代,损伤→应激反应→全身破坏性炎症→MODS→MOFS。

1995年10月庐山全国危重急救医学会议[15]也正式决定用MODS代替MOFS。这一转变标明人们对MODS得概念与认识正趋于统一,开始从病程发展得总体上瞧待这一综合征,而不就是仅着眼于器官衰竭这一病程得终点。

Beal等还指出MODS可包括一个器官得完全衰竭(如少尿性肾衰)或可就是临床表现不明显得一个器官得生化衰竭(如血清肌酐值升高)。因此,深入理解MODS得含义,不但使命名确切简明,可以反映动态演变得全过程,而且避免了将病程割裂,只瞧到晚期而忽略早期偏向,也更体现了重在防治。

二、MODS得定义1、MODS得定义必需具有三点:(1)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基础疾病——原发病(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外科大手术与病理产科等)(2)发生在原发病24小时后(间隔期)(3)不同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以致衰竭(继发受损器官可远隔原发伤部位)器官功能原本健康,一旦发病机制阻断,器官功能可恢复。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

2、需排除几种情况:(1)“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2)在多发性创伤、直接暴力作用下可立即造成几个器官得功能衰竭、如心脏挫伤可致循环衰竭,颅内血肿可致脑衰竭,多发性肋骨骨折或血气胸可致呼吸功能衰竭等。(3)许多,如“糖尿病”、“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必涉及几个器官功能障碍。

(4)任何病人濒临死亡时必然发生多个器官功能衰竭。(5)多数老年人器官退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也都可以出现几个器官功能障碍。(6)一些在病因学上互不相关得疾病,同时发生脏器功能衰竭。(7)若在24小时内死亡者,属于复苏失败之列。

原始病因SIRS原发性MODS继发性MODS恢复死亡附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