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1597-2022 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21约3.3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20.30

CCSB5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597—2022

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larvalrearingofmastacembelusarmatus

2022-05-30发布2022-1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1597—2022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地与水源 1

5苗种培育 2

6日常管理 3

7苗种运输 3

8档案管理 3

II

DB36/T159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庆祥、方园、郭婧、李建军、卢新民、徐晓东、钟颖良、李平生、江代平、李行伟、王海华、温旭、钟友林、刘斌、蔡志欢、张家海。

1

DB36/T1597—2022

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sarmatus)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日常管理、苗种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刺鳅苗种二级培育法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GB13078NY/T391NY/T755

渔业水质标准饲料卫生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苗种培育阶段stageoflarvalrearing

将大刺鳅水花培育至秋片鱼种的过程。

4产地与水源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规定。

4.2水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水温在15℃以上,以25℃~32℃为宜,流量稳定。养殖用水引入养殖场后需经沉淀、过滤和曝气后再进入养殖池。

4.3培育池

4.3.1培育池选择

宜选用室内小水泥池或室外培育网箱。

2

DB36/T1597—2022

4.3.2室内小水泥池

宜用八角形或圆形的水泥池,可铺设瓷砖以保持池底和池壁光滑,面积6m2~20m2,池深0.5m~

0.8m。进、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养殖池的两端,进水管位于养殖池池堤的顶端,出水管位于养殖池另一端的池底,池底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坡度约为5%。池底平放的出水管外边连接一个可以转动的弯头,以控制池水水位;出水管两端安装60目过滤罩,进水管末端安装80目过滤罩,防止鱼苗逃跑。

4.3.3室外培育网箱

选择面积约3000m2、水深2.0m~2.5m的土池搭建培育网箱,培育网箱分数排整齐排列在用钢管搭建的过道两侧。培育网箱呈长方形,选用40目尼龙网制作,面积6m2~24m2、高0.7m~0.8m,培育网箱入水深0.5m~0.6m,四周和底部四角用钢管、钢丝及块石固定。培育网箱上方搭建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5苗种培育

5.1一级培育

5.1.1培育时间

从水花培育至夏花的过程,在室内小水泥池内进行,培育时间为20d~30d。

5.1.2清池消毒

苗种放养前先对培育池进行清洗,清池后加水至0.3m~0.5m,可用450mg/m3~750mg/m3的聚维酮碘(有效碘:10%)全池泼洒消毒。

5.1.3苗种放养

待培育池消毒药物的毒性消失后可放养鱼苗。采用虹吸法,用10mm内径的塑料软管将水花从孵化池吸入塑料桶(盆),带水移至培育池。孵化池与培育池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

水花的放养密度为2500尾/m2~4000尾/m2。

5.1.4饵料投喂

开口饵料投喂。当大刺鳅水花卵黄囊消失后,即可投喂培育好的轮虫,第1d~第7d按照鱼苗体重的12%~15%每天8:00~20:00分4~6次投喂。

第8d后,可转为投喂红虫(水蚯蚓),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