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1111-2019 西杂鲟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20约2.5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20.30B5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11—2019

西杂鲟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seedbreedingofhybridsturgeon(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schrenckii)

2019-03-13发布2019-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111—2019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环境条件 1

4苗种运输与入池 1

5苗种培育 1

6日常管理 2

DB36/T1111—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庆祥、张建铭、刘小全、曾学平、钟颖良、张家海、曾泽国、刘德亭、郭婧、邱智鑫、李平生。

DB36/T1111—2019

1

西杂鲟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杂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苗种运输和养殖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西杂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苗种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环境条件

3.1场地环境

养殖场地生态环境良好,场区内及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水和废弃物等)污染源。

3.2水源水质

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水源宜用地下泉水或水库库底水,水温在25℃以下,以20℃~22℃为宜,常年流量稳定,经过滤池过滤后引入培育池。

3.3培育池

培育池圆形或八角形为宜,直径2m~3m,高0.5m~0.8m,内壁光滑,池底以5%的坡度向中心倾斜,中间设有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培育池上方和四周搭建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4苗种运输与入池

发眼卵或水花的运输采取尼龙袋加水充氧的方法,每袋装水量为袋体积的1/3,密封后放入泡沫箱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将装有发眼卵或水花的尼龙袋放入培育池30min左右再打开袋口,往袋内注入适量池水进行缓水处理,5min~10min后将发眼卵或水花缓缓倒入池中。

5苗种培育

5.1清池消毒

DB36/T1111—2019

2

苗种放养前需对池体和池水消毒,可用3%~5%的食盐浸泡24h以上,药物使用执行NY5070和NY5071的规定。

5.2水深

一般水深20cm~30cm,前期水深20cm左右,后期逐渐加深至30cm左右。

5.3放养密度

根据不同培育阶段、不同规格调整西杂鲟苗种的放养密度,具体可参照表1。表1不同规格苗种放养密度表

规格(T,cm/尾)

<3

3≤T<6

6≤T<10

10≤T<15

放养密度(尾/m2)

2000~3000

1000~1250

500~600

200~300

5.4饵料投喂

5.4.1开口期饵料投喂

此阶段主要投喂水蚯蚓,将洗净的水蚯蚓切碎,用食盐或紫外线消毒后投喂。每天投喂12次,2h一次,投喂量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为宜。

5.4.2转食期饵料投喂

苗种全长达到3cm以上开始驯化转食。将洗净的水蚯蚓化浆消毒后与鲟鱼专用配合饲料(48%粗蛋白)混匀成半干沉性颗粒,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规定,颗粒大小根据苗种口裂大小而定,每次投喂前2h制作。每天投喂6次,每3天调整1次水蚯蚓和配合饲料比例,配比方法参照表2,静水投喂。

表2转食期饵料配比方法

天数(d)

1~3

4~7

8~10

10

配合饲料量(kg)

0.5

0.5

0.5

按需

水蚯蚓量(kg)

1.00

0.50

0.25

0.00

5.4.3大规格苗种期饲料投喂

苗种全长达到10cm以上时开始转投径粒为1.5mm~2.0mm的浮性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大于40%,符合NY50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