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例,不雷同 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写两例,不雷同”记叙文写作模式
所谓“写两例,不雷同”是指在切题、情真意挚前提下,一篇文章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主体由两个独立又联系的片段组成;且两片段在选材、结构、语言上有变化,不雷同。
所谓两例,事是自己遇到的事,或听别人说的事;两件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它们是一个连环套。两件事情除了反映哲理相同之外,还要顺理成章,不可生硬组装。
这种模式的文章很容易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原因在于:中考作文最低字数要求600字,优秀学生会被要求写满格子,写到900字左右。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主体由600字上下的一个片段充担基本不可能,因为这样的文章可能显得臃肿呆板欠美感,不利于考查;若由三个及以上片段组成,内容可能太散,形式可能太杂,不利于阅读;而“写两例,不雷同”范本可使文章内容集中深入、层次清晰、富有波澜等,便于考查。
它符合武汉市作文命题“关注自身成长,强调彰显自我,审视自己”的现实需要。考场作文时间和字数限制使学生不可能写“大作”和 “空作” ,而只能扣题集中深入地作。??“写两例,不雷同”很好保证了此点。如果考场作文是一双小脚,那么“写两例,不雷同”就是一双合脚小鞋,学生穿上它会轻松愉快地决胜于考场中。
它的自觉运用可克服中学生作文因写作自发、随意、散漫而来的诸多弊病。
中学生作文一大弊病是无关主题的废话多,入题慢。如写“春游”,谈“春游”缘起,知情后激动和准备工作的内容常占大半篇幅,写游篇幅所剩不多,虎头蛇尾,结构失衡,主题不深刻。而用“写两例,不雷同”模式,可先构思好,例如写途中祖国河山美丽和人情美好两例,或写旅途艰辛和同学互助两例,也可展开联想写所见所闻今昔对比两例,还可由记见闻又纵写由此而来的思考来安排层进的两例……一例写250一300字。这样,层次清晰,便于行文;内容亦可集中深入。
中学生作文又一大弊病是思维低幼化和行文流水账式。很多情况下,学生作文老是按“幼儿园——小学——初中”流程一路写来,内容刻板干瘪欠生气,读来烦人;而用“写两例,不雷同”模式结构主体,易让或逼他们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些,又能增加行文波澜。
?“写两例,不雷同”主要有并列式、正反对照、前后转折、层进、抑扬组合、纵向演进等几种形式。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既是一种合理的写作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当然就不会是刻板僵化的教条,而应当是灵动多变的。在此仅举几种样式。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对这些样式只可以体会参考,而不可简单模仿。因为任何合理的模式都为激励创造而存在,它们不应当是窒息创造的桎梏。
一、横向平列式
横向平列式强调按事物或事例的性质类别、事物或事理的侧面、空间变换等将两主体片段横向平列。龙应台的叙事性散文《目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母亲目送儿子,女儿目送父亲。两个事件并列展开,共同直指文章主题。
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