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既具备较宽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科学所必须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应用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8、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9、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
四、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发酵工程及实验、基因工程及实验、细胞工程及实验、生化制备技术、生物仪器分析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动植物野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理学学士
七、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162.5+1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21.5,专业选修课学分33(其中院内跨专业选修课8学分);公选课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不超过12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2学分,创业课程类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2学分。课外教育10学分。
八、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应修学分
比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57
35.07%
学科基础课
8
4.9%
专业基础课
39.5
24.31%
实践教学
17
10.46%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5
15.38%
跨专业选修课
8
4.9%
全校公共选修课
8
4.9%
合计
162.5
100%
实验、实践累计
44
27.08%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0420001012
体育(一)
1.0
2.0-0.0
32
32
0
0
1
无方向
0520005001
大学写作
2.0
2.0-0.0
32
32
0
0
1
0620001004
大学英语(一)
3.5
3.0-1.0
64
48
16
0
1
0920003005
高等数学B(一)
4.0
4.0-0.0
64
64
0
0
1
1020001006
大学物理
4.0
4.0-0.0
72
72
0
0
1
1020004006
大学物理实验
1.0
0.0-2.0
36
0
36
0
1
1020007006
大学计算机A(一)
2.0
2.0-1.0
48
16
32
0
1
18200040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0-0.0
32
32
0
0
1
0020004000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一)
1.0
1.0-0.0
18
18
0
0
2
续上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0420002012
体育(二)
1.0
2.0-0.0
36
36
0
0
2
无方向
0520004001
大学语文
2.0
2.0-0.0
36
36
0
0
2
0620002004
大学英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