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docx
PAGE2/NUMPAGES4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等6个字。
2.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积累词和短语。
3.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识记“霜、吹”等8个生字。
2.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熟记短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图文对照、观察字形等方法,认识“霜、吹”等5个生字和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3个字。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合作朗读词语,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师生合作朗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代表不同的季节。
草芽尖尖燕子叽叽荷叶圆圆青蛙呱呱
谷穗弯弯落叶飘飘雪人胖胖梅花红红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指导书写“春、冬”。
(1)范写“春”,引导学生关注横画的间距和长短变化,强调日字底。
(2)范写“冬”,引导学生关注折文的写法,强调字中的两点就像小雪花。
(3)范写“吹”,引导学生关注右边“欠”字的撇和捺,撇像轻吐的气息,捺似有力的气流,二者相互呼应,让字充满动态。写时撇要舒展,捺要稳托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词语入手,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其阅读期待。同时,将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巧妙融合,提高“识写”效率。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2.出示识字前测的结果统计数据,根据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进行当堂反馈。
3.指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强调生活中识字的重要性。
4.集中出示词语,进一步检测字音。
出示词语,指名读,随机正音。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游鱼池草鸟入林
5.请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
利用“识字前测”可以避免“炒冷饭”式的识字教学,能够关注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巧妙地将识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图文结合,自主识词
1.初步感知课文中的景物。
(1)请学生朗读前4个词语,想一想课文写了四季中哪些不同的景物,用“______”画出来。
(2)学生读文,画词语。
(3)学生认读词语,教师随机正音,强调“霜”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把词语与书中的插图进行配对。
(5)教师引读词语:春天的风是——春风;夏天的雨叫——夏雨;秋天的霜称——秋霜;冬天的雪是——冬雪
2.自主学习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引导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先看看图,再读读这个词语。
(2)重点教学“霜”。
①出示“霜”,引导学生识记字形,随机识记雨字头,关注与“雨”字的不同。
②出示霜和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霜”:你们觉得哪幅图是“霜”?结合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霜”与“雪”的不同。
③强调雨字头的写法。
④学生认读“霜”,认读“秋霜”。
⑤拓展同偏旁生字:霜和雪都是一种天气现象,所以带有雨字头。你们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
3.指名朗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好词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自主看图学词”“有重点地教学‘秋霜’”“指导想象画面朗读”这三个有梯度的步骤,让学生从字到词,从字音到字形再到字义,有一个扎实的学习过程。
四、识记生字,学习短语
1.教学“吹、落、降、飘”4个字。
(1)请学生读“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4个短语,圈出“吹、落、降、飘”4个字。
(2)看图说话,学习“吹”。
①出示“吹”,学生认读。
②出示:春风吹,吹绿了________________;吹红了_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__。学生拓展说话。
课中操
春风吹,春风吹,
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
吹醒了青蛙,吹来了燕子。
春风吹啊吹!
(3)结合动作,学习“飘、落”,引导学生想象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的情景。
(4)结合动作,学习“降”字。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认识双耳旁。引导学生做“降”的动作,理解从高处往低处落就是“降”。
②拓展:飞机下降、电梯降落、气温下降……
2.连一连。
出示: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飘落吹降
3.指导朗读短语。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景物进行朗读展示。
4.合作朗读短语,感受短语的特点。
(1)体会“动词”。
师:春风怎么样?生:春风吹。
……
(2)体会“景物”。
师:什么吹?生:春风吹。
……
5.背诵短语。
(1)去掉板书中的动词词卡,背诵。
(2)去掉所有词卡,借助插图背诵。
设计意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