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核舟记》(原卷版)-【寒假自学课】2024年八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05讲核舟记
一、作者介绍
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嘉善(今
属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年(1571)为诸生。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做诗,生性孝顺。曾经有
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
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
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
父亲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营私,被诬下狱,魏学洢暗中随槛车进京,欲上书替父
罪,未能如愿。父死狱中,魏学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绝声。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
只活了三十岁左右。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
库全书》收录。明崇祯元年(1628),阉逆伏诛,魏大中次子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
说父死并白兄学洢殉孝状。思宗白其冤,追赠大中为太常卿,谥“忠节”,予祭葬,学洢配祭
附葬,私谥“孝烈”。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称为魏家祠堂、
魏家牌楼。祠坊屡经修葺,民国二十六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嘉
善影剧院址。
二、文体知识
本文题目有“记”字,与《桃花源记》不同: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虞初新志》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一代文人的文言小说。这部小说集的特色,是以当代之人
选当代之文,把传记、志怪、游记、寓言、随笔等大多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都熔于一炉,不分
门类,错综无次。
三、创作背景
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微雕技艺已经相当高妙,如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一书中“雕刻
绝艺”条记载:吴人顾四以核桃刻小船,“蓬、樯、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
并有各种器物及对联等。与本文记载的核舟颇为相像,同时还记载了“橄榄花篮”和其他一些
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文中所记核舟
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
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
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
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
晚年作品。
大苏泛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人诬陷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
入狱。最终他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他
泛舟游览黄州城外的赤鼻矶(并非真正赤壁之战所在地),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以
寄托他谪居时的心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
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
四、字音字形
为wéi宫室、器皿、人物罔wǎng不因势象形
尝贻yí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shǔxuān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ruòsǎn
箬篷覆之石青糁之
中峨é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袒tǎn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xīqūyǐ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